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洪水时期的裙子
作者: 阿飞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耳环   大卡车   头发   裙子   柜台   卡车司机   特大洪水   月牙   红色  
描述: 那年春天到来的时候,镇上的红喜16岁了。她男朋友叫李军,是一个卡车司机,开的是密封的大卡车。车里不知道装些什么,有时是些猪啊羊啊什么的,从外地运到本城来贩卖。他有时会在小镇住上那么一两天。一天傍晚李
设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耳环   大卡车   头发   裙子   柜台   卡车司机   特大洪水   月牙   红色  
描述: 波兰馆窗花精灵 “波兰馆在纯粹建筑学意义上,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是波兰建筑设计成就又一典范。在上海世博会其他建筑物之中,无论白天,还是夜里,由于其灯光设置,波兰馆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波兰馆内部也会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外侧设计使进入展览馆的日光通过明暗对照,制造出屋顶下的多彩空间。” 4月2日晚,上海浦东世博园c片区波兰馆亮灯,五彩缤纷的景观灯将园区映照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镂空的造型,魔幻的灯光,似乎穿透了历史,把我们带到那个曾经叱咤中欧的波兰帝国。 “剪”出来的流光 “当代世界充满画面语言,各种图像资料非常普及,并且能被迅速利用。在这样的世界里,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展馆只有直接接触,才能留下一定影响。考虑到世博会的性质,波兰国家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品位,传达波兰精神,成为一个易于辨认、凭借风格与内涵而令人难忘的文化表意符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华沙wwa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marcin mustafa、natalia paszkowska、wojciech kakowski等波兰青年建筑设计师创作。
异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耳环   大卡车   头发   裙子   柜台   卡车司机   特大洪水   月牙   红色  
描述: 靠卖垃圾走红的“神笔马良” 100%手工拾取的来自纽约城富饶街头的垃圾! 大暑 26岁的美国青年贾斯丁?吉内克(justin gignac)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这样写道: “纽约每天生产2800万磅的垃圾。收据、咖啡纸杯、易拉罐、小票、手套……我每天都收集它们。” 4年来,身为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贾斯丁,经常会在周末的半夜,手戴建筑工人特备的手套,在纽约市中心的41条街道上捡垃圾。无论街角一个被丢弃的咖啡纸杯,还是地面上的万宝路烟头,或者一张皱巴巴的地铁车票,在他眼里都是纽约市独一无二的细节痕迹。 之后,他会用艺术家的专业眼光将它们重新放在一个漂亮的包装盒里,并摆在自己的网站上出售。目前他的创意引起了各国网友的广泛讨论,他的照片也被国内网友放到了博客上。 贾斯丁出售的那些巴掌大小的方盒子上标着号码,里面装着纽约市五彩缤纷的城市垃圾,并附有捡取的时间,盒子外面还印着贾斯丁的个人网站的网址和一句话——“100%手工拾取的来自纽约城富饶街头的垃圾。”卖相如此精美的垃圾,完全可以成为书桌上的一个小摆件。 据说他已经卖出过1000多套这样的“垃圾艺术品”,而他卖垃圾的创意始于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学时的一次实习讨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