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7世纪青花与五彩瓷珍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科学仪器   科学技术   西亚地区   海外贸易   大盘   印度尼西亚   文化习俗  
描述: 明崇祯青花《长春真人会成吉思汗图》筒瓶高:44厘米此筒瓶圆口外撇,束颈,瓶身筒状,肩下收,平底无釉,露胎细腻坚致,造型挺拔俊秀。施釉清亮,瓶身用青料绘长春真人见成吉思汗图,其用笔细致入微,构图错落有致。长春真人背剑而立,面蓄长髯,容色祥和,超然绝世。其左手执拂尖端朝地,右手藏于袖袍之中,似在说道,右侧青衣小道亦执拂尘。真人右上方正对着画面正中的蓄须长者乃成吉思汗
元青花面面观
作者: 杨冰   张艳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元代   主色调   高岭土   伊斯兰教  
描述: 价格不菲的珍品,很多都是珍藏在博物馆的。尤其是元代对外贸易很发达,青花多销往西亚各国。因为中国的青花瓷的主色调符合西亚的伊斯兰教崇尚的蓝白色调。通过丝绸之路和水路,以及各种
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市非物质瓷都老艺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对外贸易   丝绸之路   元代   主色调   高岭土   伊斯兰教  
描述: 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市非物质瓷都老艺人
景德镇“青花”创意和技法的尝试
作者: 刘道广   来源: 创意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釉   中国陶瓷   氧化钴   青釉   釉上彩   瓷板   海外贸易   三彩   釉下彩   颜色釉  
描述: "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釉下彩的一个品种,釉下彩最早出现在青瓷体系中,在传统瓷艺审美中,"青瓷类玉"评价高于"类银"的白瓷。青瓷以釉色清润见长,在釉下加以笔绘,不论几何形纹,还是花鸟、山水,都必然干扰了釉色的纯粹之美。白瓷成熟后,釉下彩"青花"转移到白瓷体系中是自然的。"青花"颜料成份是氧化钴,最早的"青花"釉下彩出土在唐朝的三彩器中,属于低温青花。高温"青花"大量出现在元代,当时"青花"钴料有来自伊朗的便利,同
江西集装箱市场研究报告
作者: 金健   张受喜   田斌   来源: 中国港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研究报告   景德镇   集装箱   江西省   贸易额   外贸进出口总额  
描述: 一、江西省外贸集装箱现状1.外贸进出口的变化江西11地市近6年(2011—2016年)进出口贸易额变化不一,但整体不断增长。2016年11地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401.1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
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作者: 戴鸿文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社会   《宋会要辑稿》   景德镇   中国古代   海外贸易   饮茶风尚   手工业   外销瓷   瓷业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瓷器的外销,始于晚唐,成熟、发展于宋代。宋代瓷器外销所以致盛,是因为宋代农、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瓷业繁荣提供了物质前提,而社会生活尚瓷与饮茶之风,也促进了瓷业的兴旺和竞争机制的产生、制瓷技术的加强,以致瓷业产品既多且美,在宋代造船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发达的条件下,瓷器外销空前发展。
降低粉彩瓷铅溶出量取得成效
作者: 本刊通讯员   来源: 瓷器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贸部门   溶出量   抗折强度   专业小组   半水石膏   粉彩瓷   陶瓷公司   陶瓷研究所   模具质量   国际规定  
描述: 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产品之一,鲜艳富丽,有立体之感,历来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但因其铅溶出量均高于国际规定标准,严重影响出口。1977年9月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公司根据外贸部门对粉彩瓷的要求,成立了"降低粉彩瓷铅溶出量"的研究专业小组,并已获得了实验室粉彩瓷
潮汕陶瓷对外贸易史略
作者: 陈沛捷   吴静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潮汕陶瓷   外销瓷  
描述: 的潮州的陶瓷外贸非常繁盛。元代由于战火破坏、河道淤积、港口变更等原因,潮汕地区的陶瓷生产大幅度降低,并且大多为内销。至明代潮汕陶瓷外贸又得以复兴,借助拓林、南澳的外港优势,形成潮安枫溪窑、大埔高陂窑
吴先生的中国外贸说
作者: 游殿书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内   政治学   出口   景德镇   汉堡   华人   中国外贸   四川绵阳   德国   中国瓷器  
描述: 在德国进修期间,我曾应邀访问了久居汉堡的华人吴孝行先生一家。一进入他的客厅就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气氛:右边墙上挂着一卷轴,书写着张继“寒山寺”的诗;茶几上的茶具出自景德镇;组合柜上摆满了中国的工艺品和中国书籍。如果看不见窗下笼子里的印度老鼠(它是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很难想到是在异国他乡。吴先生虽年近花甲,看上去却象40多岁;眉宇间透出英俊。他祖籍四川绵阳,50年代初期负笈德国,先在弗赖堡大学攻读政治学,后在汉堡就业。经过多年奋斗,廿多年前在汉堡开了个杂货店,出售国货。多年来夫妻二人苦心经营,没有雇人,也没有休
论宋代瓷器外销的历史条件
作者: 戴鸿文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社会   《宋会要辑稿》   景德镇   中国古代   海外贸易   饮茶风尚   手工业   外销瓷   瓷业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瓷器的外销,始于晚唐,成熟、发展于宋代。宋代瓷器外销所以致盛,是因为宋代农、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瓷业繁荣提供了物质前提,而社会生活尚瓷与饮茶之风,也促进了瓷业的兴旺和竞争机制的产生、制瓷技术的加强,以致瓷业产品既多且美,在宋代造船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发达的条件下,瓷器外销空前发展。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