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读油画《阳光下的女孩》
作者: 金建荣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女孩   新面孔   艺术的生命   艺术功底   绘画技巧   创作心境   感受生活   抒情笔调   艺术语言   油画  
描述: 读油画《阳光下的女孩》
仿镶嵌玻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门   彩绘   屏风   装饰画   平板玻璃   嵌玻璃   浮雕   艺术品   美化环境   花板  
描述: 仿镶嵌玻璃近年,别具一格的平板玻璃装饰画悄然兴起。它豪华气派,晶莹剔透,不仅可作为艺术品美化环境,而且可制成实用的屏风、玻璃门窗、天花板等。它的品种有彩绘、仿镶嵌、立体浮雕、平面浮雕等。仿镶嵌玻璃...
宋代三明境域经济的发展
作者: 施建雄   来源: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   经济的发展   农作物品种   农田水利事业   境域   两宋时期   沙县   泰宁   生产工艺   商业管理  
描述: 两宋时期,由于社会稳定以及统治阶级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三明境域各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作物品种的增加;手工业
落霞的颜色
作者: 贾慧敏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模糊   颜色   市井   交织   张恨水   书名   小说   油画   注释  
描述: 小时候,读张恨水的市井小说《落霞孤鹜》,就感觉这书名起得很美,后来知道这书名是有来历的,于是又反复琢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包涵的境界。好长一段时间,都搞不清楚,这原本美丽的景致中为什么总
环境艺术空间──记大型石刻雕塑《丝绸之路》
作者: 田宝印   来源: 陕西环境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形象塑造   石刻雕塑   民族特色   环境艺术   《丝绸之路》   城市雕塑   红色花岗岩   艺术空间   “丝绸之路”  
描述: 环境艺术空间──记大型石刻雕塑《丝绸之路》
浅评《庐陵名胜诗选》
作者: 易兵   来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美   心灵美   意境美   名胜诗词  
描述: 本文从色彩美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历代庐陵名胜诗词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情调高雅的意境美、以色传神的心灵美。指出应继承和发扬这份艺术遗产,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金庐陵服务。
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系
作者: 卢辉楠   来源: 地层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环境   古气候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生物群  
描述: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侏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生物贫乏;晚侏罗世时,盆地受燕山运动影响,激烈抬升,边缘形成河流相或山麓河流相粗碎屑沉积,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准噶尔盆地的株罗系
作者: 卢辉楠   来源: 地层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环境   古气候   准噶尔盆地   侏罗纪   生物群  
描述: 简介了准噶尔盆地周边侏罗系各岩组的沉积特征及所含生物群面貌。根据生物群纵向演变规律和横向对比,将八道湾组的时代归于早侏罗世早期,不排除其底部为晚三叠世的可能;三工河组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株罗世早期;头屯河组与盆地东北缘五彩湾组相当,属中侏罗世晚期。早、中株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温暖潮湿,盆地边缘以河流沼泽相为主,是重要成煤时期;中株罗世晚期以后,盆地开始抬升,盆地边缘以河流相为主,气候变干热。除东北缘外
散文,一个美丽的细节
作者: 王前锋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细节   无意   闪烁   星光   过实   散文   日光   珍珠   无技巧  
描述: 如一粒珍珠在手,无论对着日光月光星光,都会闪烁动人的光芒。散文,有了一个美丽的细节,就自有文采,自有情思,自有意境……从而变得玲珑剔透,摇曳多姿。细节,不可有意而为之,有意会浮华;亦不可无意而为
活动雕塑泛论
作者: 郭保宁   来源: 建筑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   建筑环境   活动雕塑  
描述: 本文论述了活动雕塑的感知与审美、动力形式、运动构成和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特点,并就中国活动雕塑的实施提出建议。
< 1 2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