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图集
作者: 乐嘉龙主编   建筑艺术工作室编   来源: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居住区   环境设计)   居住区(学科:  
描述: 本书内容有:建筑环境艺术,开拓室外绿化空间,室外建筑小品,建筑与水景,环境与雕塑,大门的建筑设计。
景观小品
作者: 日 标识景观编委会编著   刘云俊译   来源: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世界)   城市(学科:   环境设计   地点:   学科:   城市   景观  
描述: 本书内容包括:名古屋火车站前雕塑,日立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日立科学馆屋顶的空中庭院,横滨太平洋会议中心,东京都立大学图书馆等。
夏小菁陶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徽滁州   家学渊源   景德镇   鲜明个性   书法   工作室   创作设计   点线面   环境熏陶   艺术修养  
描述: 夏小菁、女、1969年生于景德镇、祖籍安徽滁州人。其父亲擅长
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
作者: 尚辉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油画家   造型观念   本土意识   文化心理   中国画   游移   林风眠   中国油画   境遇  
描述: 特殊的文化结构和历史境遇使第一代油画家遭遇到后世难以体味的游移、往复曲折的文化心理.本文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为案例,通过"叛逆心理与造型观念的确立"、"民族审美心理对造型观念的误读
蔡伦发明家广场与广州大观环境雕塑工作室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广州   环境雕塑   花岗岩   蔡伦   工作室   2001年9月   爱国主义教育   袁隆平   发明家  
描述: 中国首届科技发明节,于2001年9月8日至11日在我国伟大的造纸发明家蔡伦的故乡——湖南耒阳举行。 广州大观环境雕塑工作室接受耒阳市政府的委托,为蔡伦广场创作了蔡伦、袁隆平等一批中外发明家雕像。主雕蔡伦铜像高9.6米,形
2001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多芬   恋恋不舍地离开   雕塑作品   环境雕塑   丛林   不来梅   石雕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德国  
描述: 2001年11月2日,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于杭州西湖孤山举办。孤山是西湖的心脏,是杭州文脉的中心,在历史上孤山就是杭州人文荟萃,内情独具的地方,在孤山的第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
鼎新石艺立意自然--浅谈园林雕塑与环境艺术
作者: 王向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过程   表现手法   近代城市   审美   新石器   石雕艺术   融入自然   园林雕塑   公共环境艺术   历史悠久  
描述: 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环境艺术、园林雕塑,则随着近代城市的兴起而出现。 城市的兴起带动了雕塑事业的发展。石头作为一种雕塑材料被广泛地使用。城雕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因尺度和表现手法相对追求大气
一个不散的幽灵:暴发户与小农意识下的城市化妆运动
作者: 俞孔坚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城市环境   城市水系   城市美化运动   小农意识   城市广场   城市规划   价值取向   城市建设   公共艺术  
描述: 公共艺术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人文色彩,它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民主化进程和公民意识的形成而出现的。它不等同于景观艺术,更不等同于城市雕塑(环境雕塑或室外雕塑),公共性使公共艺术带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具有更广
透视生命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的自由   整体的人   生活场景   生存意义   表现生活   具象到抽象   生存处境   创作过程   神秘象征   日常生活  
描述: 李仲如的雕塑是日常生活的剖面,她想用非常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生活许多不可言说的困惑。高瑛石的作品却是对作为整体的人类的生存处境的表达,在透明而又互相穿透的空间中,是作者对于生存意义的物质性表达
2000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研讨会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领巾   研讨会   艺术家   文化建园   公共性   环境艺术   公园   北京红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主要是由我们北雕的艺术家创作完成的。当前中国城市雕塑风起云涌,群雄逐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作品与环境不能很好地结合,艺术材料和风格上没有个性,不锈钢、流线型太多,对公众缺少人文关怀。由此我们产生一种探索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的念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型本身要有创意,是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