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旅途小憩
作者: 梁攀   来源: 延河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雕塑  
描述: 把你塑造成一座雕塑 春天到了 菜花黄梨花白桃花红 婀娜的玉兰花分外妖艳 瞬间,夏天来了 花儿谢了 大自然一片葱绿 绿绿的果子期待中 泛着黄色走向秋天 和着叶子枯萎飘落 在漫漫寒冬中忍耐 萧条的,寂寞 还是 不要把你当做一棵 花草,或者树 将你塑造成一座雕塑 春夏秋冬寒热暑湿 没有繁华的张扬 没有凋敝
静水流深 满室溢香——访画家黄继葵
作者: 龚相慈   来源: 炎黄纵横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家   福建省   诞生地   生态旅游   理学家   联合   梯田   尤溪县   雕塑   文学家  
描述: :他把自己的书房布置得格调高雅、书香四溢。他想动手做一尊香炉,于是从雕塑家周荷生先生处讨得一团泥,这团泥竟有了像青铜鼎般的光彩;他崇尚古风,闻鸡起舞,太极剑气也曾挑动曙色……刻版画《人民胜利了》是1976年中国
狮子何时进入中国
作者: 张峰   来源: 炎黄纵横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吉祥   象征意义   狮子   雕塑艺术   艺术门类  
描述: 在古代的西亚、南亚、南欧以及非洲,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猛兽,但中国却从没有出产狮子的历史。有趣的是,不是中国“土著”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威仪和吉祥。狮子的形象成为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工艺等艺术门类中的常见题材,尤其是在雕塑艺术中,狮雕占
动态雕塑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
作者: 侯鹏强   唐伟   向飞   来源: 演艺科技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式解析   动态雕塑   系统构成   伺服   步进   可编程  
描述: 阐述动态雕塑控制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及构成、软件功能,重点给出编程实现表达式的解析。
空间中的字素
作者: 白峥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会员   制作工作   中国   雕塑   北京  
描述: 白峥他出生在北京,九二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中国现代民族雕塑工作室”。专业从事雕塑、园林等设计、制作工作,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白峥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多年的摸索实验之后,华夏文字的造型特质终于被领悟到,于是他找到了同自己文化基因完全吻合
人字合一的塑造
作者: 刘景路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信息   王羲之   传统   中国特色   雕塑   视觉艺术  
描述: 刘景路来自王羲之的故乡,经过孔子的故里,走出了齐鲁的故国。传统的西方雕塑和传统的东方雕塑都不能充分地解释他的文字创作新套路,这也是其作品的过人之处。正如武人所说,一寸长,一寸强。游刃于中西两种体系
为草书立像
作者: 蔡汶家   来源: 流行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化   新加坡   科学院   雕塑家  
描述: 新加坡的华裔雕塑家蔡汶家,毕业于新加坡巴哈鲁丁职业专科学院应用雕塑系。九六年后开始全职从事雕塑工作。南洋华字雕塑第一人。在草书的立体化创造上,成为历史性的研究人物。二零零八年,蔡汶家以在福建厦门创作的三米高不锈钢雕塑《北京》参加首届“汉字双年展”,获得众人的好评。北京是一座著名的艺术城池,它
行走在祁连山腹地(组诗)
作者: 谢荣胜   来源: 鹿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拉奥孔   过渡时期   鲁迅   理想主义   古希腊人   文化巨人   二十世纪   雕塑   文化性格  
描述: 祁连山:朵什寺 一个人空着,一次次磕下长头 在朵什寺轻轻卸下自己 唐卡、酥油灯、转经筒 让他并孤独 山坡下,大象、猴子、兔子、鸽子、雕塑 空茫山谷里 让俗世覆盖 仁波切多识活佛 中秋就要回到故乡 祁连山:西沟顶 立于西大灘草原西沟顶 我背靠棉花云、樟子松林,雨水冲白小径 一只蝗虫马达 被寂静没收 玉
赵俊的诗
作者: 赵俊   来源: 鹿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拉奥孔   过渡时期   鲁迅   理想主义   古希腊人   文化巨人   二十世纪   雕塑   文化性格  
描述: 呼和浩特语言见证史 在呼市,人们拖着长长的颤音 这语言的波浪,比褶皱的群山 更能让外乡人翻越到异域 这语言,翻越城市的雕塑群—— 铁木真在马上指挥, 人们用波浪的语言 赞美一个英雄 用同样的语言
身体的移动与空间的扩展 ——理查德·朗室外雕塑作品的哲学向度
作者: 潘勇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查德·朗   空间   室外雕塑   身体  
描述: 与外部空间并非被动接受艺术家的观看和改造,而是能动地参与了创作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形了朗的室外雕塑作品的视觉特点与深层意涵。作为经验主体的艺术家的身体与作为客体的外部空间相互塑造、彼此融合,以象征
< 1 2 3 ... 79 80 81 ... 117 118 1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