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609 条
-
雕塑:冲突与选择——选择:全球化状况下的积极回应
-
作者:
孙振华
高天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全球化
艺术情境
雕塑艺术
-
描述:
首届“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于1992年在杭州成功举办之后,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当代雕塑界的问题意识.也同时造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自那时以来.中国雕塑逐步摆脱了以往的尴尬走向了前台.成为
-
我对本次雕塑展的艺术史定位
-
作者:
顾丞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案头
水平
现代艺术
当代艺术
定位
雕塑展
雕塑家
艺术史
想法
参展作品
-
描述:
如果回头来看第一次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作为一个写艺术史的人,我觉得它有可图可点之处值得当代艺术史记载。在此之前的中国雕塑界几乎是一种沉睡的状态,这点我们在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参展作品的种类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雕塑
-
平稳的推进 第二届<十月>北京青年雕塑邀请展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形式探索
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的表现
当代文化
艺术家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本体性
功能性
-
描述:
既是现代语言的发展基础,也是对它的制约。此次参展的很多青年雕塑家都有城雕的经验和经历,这种经验构成当代雕塑在形式探索上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占有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在城市雕塑越来越形式化和抽象化的今天,公众对城雕的接受程度,主要取决于雕
-
观念性和波普化 90年代中国雕塑的两个重要倾向
-
作者:
朱其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中国
雕塑艺术
波普化
政治性题材雕塑
-
描述:
中国雕塑在九十年代具有了一种真正意义的现代性观念和后现代形式,这是与1949年到80年代末期间中国现代雕塑的根本区别。1949年到8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雕塑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于政治主体意识和现代政治社会的象征视觉,这一主流倾向就是政治性题材雕塑。
-
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家
作品
-
描述:
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
-
平稳的推进 第二届北京青年雕塑邀请展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形式探索
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的表现
当代文化
艺术家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本体性
功能性
-
描述:
平稳的推进 第二届北京青年雕塑邀请展
-
观察张峰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女人体
基本原则
个人化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表现力
游泳运动员
机械零件
-
描述:
在世界范围内,雕塑艺术存在着两种趋势,一种是激进的,义无反顾地走出边界,它不再遵守关于雕塑的基本原则,打破雕塑与其它艺术门类的界限,否定雕塑的自身规定,结果,它们成为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另类;还有一种
-
生命与自然的探索者——亨利·摩尔
-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索者
地方
摩尔
抽象
浑圆
流畅
造型
自然
雕塑
创造
-
描述:
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一位雕塑家,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在他70多年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的治品被大量复制,被欧美各国定购,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亨利·摩尔的雕塑是过去的一世纪中不可忽视的一页
-
朱尚熹:做井盖随想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纹样
1999年
生铁铸造
井盖
铸铁
雕塑家
美术作品
精神文明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一年多以前,我突然萌生了在井盖上做文章的愿望。大城市的井盖挺多挺多,特别是北京无处不有。每天上下班,一段二十多分钟骑车经历,我还挺喜欢车在井盖上碾过,轻轻地一颠一簸,感受上面的起伏,有时还会发出一声发闷的“当啷”之声,很有意思。为了防滑以及便于识别,井盖上刻满了各种各样的纹样和文字,天长日久,人来车往,纹样被磨得铮亮。井圈和井盖都是生铁铸造的,那种凹处带锈,而凸处发亮的对比与材料本身的美感使我感动。就这样,我猛然觉得在井盖上面可以做点什么。
-
最重要的是呈现与众不同的智慧
-
作者:
王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状况
智慧
感受
艺术倾向
发展滞后
展览
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90年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我们大家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首先应该提及的是第一回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在80年代到90年代转变的时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在这个展览之前,整个雕塑界的状况,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方面是雕塑界对于当时中国的新艺术倾向,投入的热情不明显,雕塑
<
1
2
3
...
53
54
55
...
59
60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