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055 条
-
陶瓷雕塑的建筑特点
-
作者:
罗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建筑
雕塑
-
描述:
本论文突破了以往对雕塑语言的研究方式,而侧重于建筑语言、雕塑语言与陶瓷语言的融合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论文只是尽力把握住显示有关三者交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对大量的实例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形态构成方式。
-
面前笑容心中语
-
作者:
朱启新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夸张
感受
内心
无邪
民间雕塑
雕塑家
直接反应
罗汉
表情
出土
-
描述:
笑,是一种内心感受而外露的表情,是一种直接反应且不易掩饰的心中语言。笑,或无邪或有邪,或善意或奉承,尽管两者所笑之容表达的用意截然不同,凡真笑假笑,善
-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院校
陶瓷
景德镇
毕业生
美术学院
四川
优秀作品
重点
清华大学
雕塑
-
描述: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
医用纸塑包装灭菌袋包装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
-
作者:
曹征豫
张俊英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损耗
医用纸塑包装灭菌袋
灭菌质量
灭菌物品
-
描述:
目的:对医用纸塑包装灭菌袋包装灭菌物品进行质量监测.方法:对用医用纸塑包装灭菌袋包装的灭菌物品,每个月随机抽取3个包进行生物培养,共进行6个月.结果:所有用纸塑包装的器械包灭菌后生物培养阴性,达到了灭菌效果.结论:用纸塑包装的灭菌效果良好,保存期长,能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
穿越黑白的文人情怀:林继相灵璧石人物雕刻赏析
-
作者:
唐风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徐州
灵璧石
中央美术学院
学会会员
人物形象
书香世家
雕刻艺术
工艺美术
雕塑
黑白
-
描述:
人物名片:林继相,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徐州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酷爱雕塑、雕刻,少年时期刻苦自学,展露出卓越的艺术天赋。青年时即从事工艺美术雕塑雕刻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刘焕章雕塑工作室研习当代雕塑雕刻艺术,理论的充实,专业的深造,为
-
罕见孙中山汉白玉雕像76年后现身南京
-
作者:
成岗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肖像雕塑
民国
药科大学
现身
雕像
创作
孙中山
南京
辛亥革命
-
描述: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几天家人提醒我家里还有一尊孙中山雕像,我才想起来这回事。"笔者来到中国药科大学老师刘思益家,看到这个存放孙中山雕像的木板箱。箱中盛放的是1935年由民国著名雕塑大师江小鹣创作的孙中山汉白玉
-
“毕加索”入驻上海世博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雕塑作品
摄影作品
世博园
中国馆
展览
毕加索
美术馆
-
描述:
2011年10月18日“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正式开馆迎接观众。本次展览中的全部展品均来自巴黎国立毕加索美术馆的珍藏。本次展览的作品共计62件,其中包括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座雕塑作品,同时参展的还有50幅关于毕加索生活及创作的摄影作品。
-
雕塑语言的探索
-
作者:
杨轶斌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和热情
雕塑语言
意境
-
描述:
本文主要说明运用一种中国意象的雕塑语言来表达生命和热情。从中国古代雕塑中得出自己对雕塑认识的“意象说”和“张力说”。举例来讲述怎么运用意象的雕塑语言,而使它得到最佳的表现效果。在视觉上有一种向外扩张的力量表现出来,在精神上表达生命和热情
-
雕塑之“魂”
-
作者:
冯秋萍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和热情
雕塑语言
意境
-
描述: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相互配合作用下产生的。它是一种艺术文化,是一种物质文明精神所在,是一种雕塑价值的升华。
-
用平凡诠释伟大
-
作者:
夏楠
来源:
当代班主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生活
平凡
发现美
雕塑家
诠释
-
描述:
我们在与朋友闲聊时,常常会说生活过得很平凡;在和同事交流时,又总是说工作干得很平凡。不论这是出于说话的不经意,还是谦虚的美德所使,我都要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真的只有平凡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法国大雕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