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264 条
-
铅笔微雕,创意无限!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达佩斯
雕塑作品
艺术家
匈牙利
铅笔
创意
-
描述:
小小的铅笔心,细细窄窄的碳心,你能想象它可以把蛇身的细纹展现得惟妙惟肖吗?能雕塑出不断的锁链,钥匙,杯子……吗甲铅笔微雕,创意无限!这是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家Cerkahegyzo的作品。几把普通
-
夏江志:触石生情
-
作者:
金丹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田石雕
人物创作
精神状态
石生
艺术
年轻人
形神兼备
现代雕塑
-
描述:
“创作一个人物石雕作品,重要的不是形,而是神,一种精神状态。”夏江志深得张爱廷大师真传,擅于人物创作,融合现代雕塑意识,善取巧色,形神兼备。 在青田这个被石头赋予生命的小城,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散发
-
公共雕塑与城市的融合:城市公共雕塑现状分析与建议
-
作者:
王阳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融合
城市
雕塑
公共
-
描述:
城市公共雕塑是地方文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是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文化民生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营造文化景观,在形成特色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但事实中,人文景观文化创意不足,反而影响
-
浅谈布朗库西的雕塑趣味
-
作者:
裴家莉
汪洋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
底座
布朗库西
雕塑
-
描述:
布朗库西的雕塑艺术在当时和今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朗库西作品中所产生的深远的意义,让1986年去世的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得以终生享用。布朗库西对待自己的雕塑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迁就
-
公共雕塑与城市的融合
-
作者:
王阳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雕塑
环境艺术
环境装饰
-
描述:
城市公共雕塑是地方文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是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文化民生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在营造文化景观,在形成特色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但事实中,人文景观文化创意不足。反而影响
-
浅谈雕塑艺术衍生品的现状
-
作者:
任凡凡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衍生品
艺术市场
艺术品消费
艺术授权
-
描述:
本文从雕塑衍生品的分类及雕塑衍生品发展的必要性等角度入手,阐释了雕塑衍生品、雕塑家及大众艺术品消费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分析了国内雕塑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并对目前雕塑衍生品市场存在的艺术授权制度不完善、产品开发缺乏创意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
只露冰山一角:浅谈城市雕塑作品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隐藏”
-
作者:
王飞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态
公共空间
隐藏
城市雕塑
-
描述:
现代许多城市雕塑以部分”隐藏”在公共空间中的独特的方式,用不完整的形体,表现出了远大于雕塑本身的意义与空间。文章从概念出发,浅要的分析了艺术家使用这种手段来进行创作的目的,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对公共空间产生的效果和对观者产生的心理空间影响。
-
鹅卵石博物馆Museum De Fundatie
-
作者:
Jecob Bierman Henket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屋顶
场馆
新古典主义风格
建筑
雕塑
鹅卵石
-
描述:
这座建筑位于荷兰东部上埃塞尔省的小城兹沃勒,以新古典主义风格打造的博物馆坐落之处,原是1838年设计的兹沃勒法院,现在已转变成集合了国际艺术与雕塑的文化场馆。这是一个顶楼加盖的概念,异想天开般地放了一颗大大的鹅卵石在屋顶。
-
浅析蔡国强作品《威尼斯收租院》的当代性
-
作者:
高山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蔡国强
西方艺术
收租院
现代主义
雕塑
-
描述:
自从现代艺术以来,艺术和生活一直在做着兔子和乌龟的游戏,在西方艺术史的情景中,反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当代艺术出现的先决条件:其一是反对现代主义的精英主义观念和既定的艺术表现方法,追求不断的创新和反叛,崇尚原创性的个体价值;其二是颠覆建立在形式叙事上的现代主义传统,力图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主张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之中。在西方艺术史的情景中,反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当代艺术出现的先决条件:其一是反对现代主义的精英主义观念和既定的艺术表现方法,追求不断的创新和反叛,崇尚原创性的个体价值;其二是颠覆建立在形式叙事上的现代主义传统,力图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主张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之中。
-
只露冰山一角
-
作者:
王飞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态
公共空间
隐藏
城市雕塑
-
描述:
现代许多城市雕塑以部分“隐藏”在公共空间中的独特的方式,用不完整的形体,表现出了远大于雕塑本身的意义与空间。文章从概念出发。浅要的分析了艺术家使用这种手段来进行创作的目的,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对公共空间产生的效果和对观者产生的心理空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