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王芃作品
作者: 王芃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青   温度   美术学校   泥土   接触到   母亲   直寻   作品   雕塑  
描述: 人生来来往往,有来有去,谁都希望生命可以长久,我一直寻找一种载体,他既比我活的长久,又能融入我的灵魂——我看到了雕塑。 当我最初接触到雕塑的时候,我为之激动。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有他的质感,甚至他有温度。当我拿起雕塑刀,
叶炽坚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学院   广东省   作品   工业设计   专业委员会   蒸叶   雕塑   美术家  
描述: 叶炽坚,1952年生于广东。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沃土上耕耘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李林   历史逻辑   文化传统   艺术家   现代性   作品   艺术品格   现代精神   雕塑  
描述:雕塑创作常常吸纳许多雕塑之外的东西,即艺术的综合性,这便大体决定了他的艺术品格。他喜欢激情奔涌的汉唐艺术,也喜欢充满青春气息和浪漫想象的西方经典雅,这使他的创作必然具有传统
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作者: 五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公司制   民族文化   现代艺术   陈逸飞   完美结合   生产计划   雕塑   钢结构   制作工艺  
描述: 11个交叉路口,经由宽畅的世纪广场融入浦东世纪公园碧波粼粼的湖水之中,呈现了时间与历史的纵深感。 由法国著名设计师夏邦杰和著名画家陈逸飞提出设想,年轻雕塑家仲松设计,北京中神亚雕塑有限公司精心制作的大型不锈钢城雕“东方之光”坐落于世纪大道的杨高路
我对亨利·摩尔艺术特色的解读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觉因素   亨利·摩尔   外部空间   原始生命力   墨西哥   空间美感   交互作用   文化积淀   雕塑   艺术特色  
描述: 亨利·摩尔常常强调古墨西哥艺术对自己的影响。玛雅艺术是一种山地人长期生活在相当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他们使用的材料是比较粗犷的石头,这就使作品显得坚强、凝重、浑厚、简朴,充满了阳刚之美,甚至带有一点神秘的狞厉之气,这是原始生命力的体现,而这种气质刚好符合亨利·摩尔自己的性格。当然,这时欧洲的艺术界对原始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已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无疑也会影响年轻的亨利·摩尔。他当时认为,雕刻的力度、石头材质感的充分发挥,已无过于古墨西哥艺术了。他于是手模心追,以致早期的雕刻明显具有
在艺术与自然之间
作者: 南张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空间实体   环境雕塑   人工环境   雕塑观   艺术表现   人文精神   雕塑艺术   有机形   生命力  
描述: 环境雕塑这一专有名词是近些年才开始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但对于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却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何使雕塑适应环境是雕塑家孜孜以求的,亨利·摩尔的探索从另外一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他不是单向的要求雕塑适应环境,而是从环境之中提炼有机形态,并将其应用到雕塑艺术创作中,使雕塑与环境同质同构、相得益彰。
从“民心河”工程回看城雕发展中的问题
作者: 实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政府行为   资格证书   领导者   创作设计   优秀作品   雕塑家   雕塑学   发展中的问题   雕塑艺术  
描述: 委员会、中国雕塑学会和雕塑专业委员会,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斥之为“伪劣工程”,这是什么原因呢? 早在1987年,当时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织了“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这项活动对建国38年(1949—1987)以来,特别是在我国明确提出城市雕塑概念后的五年间(1982—1987)城
公共艺术和公共精神的超越性
作者: Zhong Song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精神   文化原型   环境雕塑   超越性   景观雕塑   当代性   后现代   现代主义   钢结构   公共艺术  
描述: 2000年4月,在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竖起了一个巨大的以日晷为原型的景观雕塑雕塑高约20米、圆体直径22米,晷针长40米,由1000根不锈钢管构成,体量为目前国内金属构成雕塑之最。 这个题为《东方
抗战群雕——凝结在青铜中的史诗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雕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中国传统   半个世纪前   青铜   民族特色   历史场景   纪念性雕塑   史诗  
描述: 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创作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经过5年多的艰苦创作和辛勤劳动,终于落成在北京芦沟桥畔。
牛、狮子、深圳人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者   社区居民   城市规划   规划和设计   雕塑家   狮子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深圳  
描述: ?中国的雕塑家们做了一些什么? 一、牛的故事 1988年,深圳市政府做出一个决定,把这个城市的象征——《开荒牛》的塑像由市政府的院内搬到大门外的小广场上,这一举动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从1984年到
< 1 2 3 ... 30 31 32 ... 59 60 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