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彩色雕塑彩与雕的关系
-
作者:
张充仁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工作者
雕刻
彩色
色彩
座谈会
雕塑
-
描述:
三月中旬,蔡若虹同志来上海,和雕塑工作者们开座谈会,会中谈起了彩色雕塑问题。有同志推我发言,我并没做过彩雕,对这方面也没作有系统的研究,随便就自己的看法拉杂地说了一下。“美术”月刊的同志要求我写出来发表,现记之如下,愿与同志们探讨。远在纪元前埃及时代的雕刻,很多是上了色的。
-
英雄向秀丽(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广州
工厂
雕塑
-
描述:
英雄向秀丽(雕塑)
-
为了雕塑创作的繁荣——雕塑会议纪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加会议
美术院校
民间艺人
作用
质量
工作会议
会议纪要
创作
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为了在伟大的国庆十周年向党献礼,为了提高雕塑创作政治的和艺术的质量,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全国美术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一次雕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雕塑工作者,民间艺人,美术院校、文化、建筑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三百余人。会议一致肯定十年来雕塑工作的成就,特别就大跃进以来的
-
谈大型雕塑和建筑上的雕塑
-
作者:
王临乙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经验
建筑结合
解放
生动性
小型雕塑
作品
罗丹
大型
表现技巧
-
描述:
解放以前,中国雕刻家简直没有什么做大型纪念牌的经验。解放以后,虽不到十年,已陆续建立了不少纪念碑,但与目前的需要比起来,经验也还是很不够的。现在大型雕塑创作任务很多,明确大型雕塑的特点,弄清大型雕塑、与建筑结合的雕塑,同小型架上雕塑之间的区别,正是当前应该研究的问题。
-
关于室外大型雕塑
-
作者:
天仇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雕像
作用
小型雕塑
-
描述:
室外大型雕塑和室内小型雕塑,不能硬性分开,也不能混为一谈。有的同志认为小型雕塑就一定不能放大,小雕像绝对不能放在室外;但是也有同志认为只要将小雕塑放大就是大型雕塑,而完全忽视室外大型雕塑由于它的体裁、位置、作用等的不同,确有着和室内小型雕塑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
提高雕塑艺术的质量
-
作者:
刘开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纪念碑
个人经验
作品内容
创作规律
题材内容
艺术家
雕塑家
雕塑艺术
表现方式
-
描述:
它的效果,而且必须不断丰富有关创作规律、技巧以至技木上的知识。可是,就雕塑而论,并不是每一个雕塑家都已经彻底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有些开始参加工作的同志,还很不善于掌握雕塑的特点。比如说,雕塑与人民联系
-
从雕塑《母女学文化》谈起——访雕塑家袁晓岑
-
作者:
陈肃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袁晓岑
文化
独特风格
艺术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艺术语言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在晓岑同志的许多作品里,我最喜爱那件小型雕塑“母女学文化”。如果问:我为什么特别欣赏这件作品?简单地回答:它以风格和造型上的朴素、洗练、含蓄见长,形象真实生动,毫不装腔作势,令人感到亲切。我以为
-
丰收之夜(雕塑)
-
作者:
唐大禧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
丰收
-
描述:
丰收之夜(雕塑)
-
谈彫塑的组织结构
-
作者:
滑田友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岩石
修复
彩色
泥塑罗汉
唐代
洞窟
工作
背景
组织结构
苏州
-
描述:
二十八年前,我在苏州角直镇保圣寺做过一段工作。保圣寺里存有传为唐代杨惠之所塑的一壁彩色泥塑罗汉像(原来十六尊罗汉,只存九尊,背景是岩石洞窟),在整修庙宇时泥做的背景岩石(民间叫“云头”)大部分损坏
-
关于雕塑创作使用模特儿的问题
-
作者:
谷浩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塑像
模特
古代雕塑
作品
西洋
-
描述:
中国雕塑工厂自大跃进以来,全厂同志政治挂了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在两个月中,创作的作品超过已往一年的任务。五天内完成了一座五米多高的高举总路线红旗奋勇前进的塑像(人的泥塑),接着又在12小时中完成了一座五米多高的移山造海的塑像(人的泥塑)。最近厂里同志对于这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