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7 条
-
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田世信
-
作者:
严虹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承上启下
雕塑作品
特立独行
艺术家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传统文化
-
描述:
他生于四零年代,因对雕塑情有独钟,一生与雕塑为伴,为雕塑而活;他是中国现代当代雕塑承上启下的的人物;他的雕塑艺术是力和美的交响;他创作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即承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吸收了西方雕塑的精华
-
田世信生活——中国大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传承
美学特性
漆艺术
雕塑艺术
创新
-
描述:
古代,大漆用于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器的髹饰上,如供佛器、容置器、携行器、密教法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夹芝漆佛像”。漆是万年不朽之器,大漆静寂不喧、沉稳内敛的美学特性也与佛像的山谷清音、空灵寂静
-
亦师亦友 笑傲江湖
-
作者:
展望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青人
江湖
雕塑创作
雕塑家
中国美术馆
研究所
-
描述:
我和田世信先生相识是在1989年的10月,那时他刚刚结束中国美术馆的双人展,带着从贵州来的山野气息,有如斜刺里一股旋风刮进了有些沉闷的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也叫雕塑创作室)。我那时刚从雕塑系毕业分到这里不久,是这里唯一的年青人:青涩,自命不凡,其它的雕塑家基本都是老先生,所以当我
-
中国大漆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艺术展
张亚平
展览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
当代
雕塑
美术馆
-
描述:
漆雕古代,大漆用于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器的髹饰上,如供佛器、容置器、携行器、密教法器等,其中最为典型的要属“夹纻漆佛像”。漆是万年不朽之器,大漆静寂不喧、沉稳内敛的美学特性也与佛像的山谷清音、空灵寂静相一致。近现代以来,中国的雕塑美学与材料应用多受欧美影响,极尽追求
-
沉重的幽默——陈文令手稿的精神品格
-
作者:
王端廷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作品
幽默
艺术家
手稿
雕塑家
精神品格
超现实主义
-
描述:
作为中国当代艺坛一位著名艺术家,陈文令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但是他的艺术却一直难以被归类。人们通常将陈文令当作雕塑家,而实际上他的雕塑已经逐渐装置化了,他甚至利用现成品创作大型综合艺术作品,实际上他的大部分作品应该算作"雕塑-装置艺术"。陈文令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他的作品
-
刘伟谦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天津美术学院
青年艺术家
多元参与
奖学金
作品
雕塑艺术
刘伟
-
描述:
青年艺术家刘伟谦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从她近期新推的作品中,仿佛可以看到在她的身体里一直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囿于生活的琐碎的她,另一个是肆无忌惮畅游在奇思怪慧里的她。2016年参加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
罗丹的启示:现实主义的现代表达
-
作者:
郑永为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悯情怀
中国戏剧
戏剧学
戏剧艺术
艺术理念
主题先行
艺术人生
喜剧作品
思想者
雕塑艺术
-
描述:
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是世界雕塑由现实主义到现代艺术的桥梁,他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并吸收多种艺术理念,被誉为欧洲两千多年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不倦地创造,铸就永恒的雕像;他不停地思考,著有《罗丹
-
Bharat Singh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机构
国家大剧院
中央美术学院
教师资格证书
作品
城市雕塑
私人收藏
中国北京
-
描述:
:2017年中国内蒙包头第一包头冰雕雪雕比赛三等奖;2017年中国北京第十三届龙庆峡冰雕雪雕比赛二等奖;2015朝圣敦煌——首届国际城市雕塑大展最杰出奖;2015年朝圣敦煌——酋届国际城市雕塑大展最
-
王春辰:欲望的“异托邦”(访谈整理)
-
作者:
王春辰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托邦
欲望
雕塑作品
王春
艺术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史学
整理
-
描述:
"陈文令用三维的"雕塑语言"所构建的世界,不是"乌托邦"而是"异托邦"。"陈文令他是一如既往地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上展现了他的过人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大胆之举。这一次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就是"有意为之"。这次
-
王广义
-
作者:
王广义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托邦
欲望
雕塑作品
王春
艺术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史学
整理
-
描述:
《冷战美学》包括一部录像装置,雕塑,70年代的宣传海报,灵感来自同一些海报的画作,以及中国政府撰写的用于教育群众发生核攻击时如何防范的插图手册。录像放映展现了老套的核爆炸电影片段,而171件玻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