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1 条
-
雕塑专业素描及泥塑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
-
作者:
尹悟铭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阶段性教学目标
泥塑
观察方式
人物素描
雕塑
-
描述:
人体素描与泥塑是雕塑教学之基础。基于雕塑课程的专业要求,人体素描与泥塑课程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与绘画手法。本文对人体素描、泥塑课如何采取合理的观察方式以及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
近三十年来国内柬埔寨吴哥古迹研究概论
-
作者:
尚莲霞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柬埔寨
艺术
吴哥古迹
建筑
雕塑
-
描述: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对吴哥古迹的研究逐步开展,特别是对吴哥王朝的历史、建筑、雕塑艺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国外对吴哥古迹的研究,国内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吴哥雕塑艺术的专题研究成果就更少了,多角度、多方位专题研究吴哥雕塑艺术的专著,尚属空白。
-
浅谈陶瓷釉下彩
-
作者:
陈俊荣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用瓷器
透明釉
陶瓷雕塑
雕塑作品
艺术瓷
釉上彩
陶瓷彩绘
釉下彩
陶瓷釉
影青
-
描述: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
-
箱子的箱子
-
作者:
暂无
来源:
照明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铁站
墙壁
相互作用
港口城市
施工
照明设计
运输设施
雕塑
-
描述:
真正的照明设计不会只是简单的满足相关规定,地铁站墙壁上不是张贴的广告,而是反射的彩色光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这是汉堡U4线港口城市大学地铁站的’睛景。一个有力的概念,聪明的规划以及专业的施工将一个运输设施转变成了一个可以步入的光之雕塑。
-
郑建琴:堆泥成画塑瓯静 妙手生花绽风华
-
作者:
徐娇娇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琴
视觉效果
立体
工作室
妙手
瓯塑
油画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远看是画,近看是塑”,温州工艺美术大师楼的瓯塑工作室里,有人在捏花,有人站在壁板前堆图案,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慢慢在眼前展开。这些壁画都是用漆堆出来的,这就是浙江“三雕一塑”中的瓯塑,它不是浮雕
-
论雕塑艺术创作的心源
-
作者:
王岩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空间思考
造型艺术
雕塑
精神
-
描述:
作为雕塑家。一切都要在空间里思考。如果我们的材料是板材。那么这张板材从不同的多角度看都是一个平面,要让观众视觉上产生体积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板材的平面上组织体积。使它形成一种思想,在把思想变成一种情感,一种力量。
-
工艺雕塑的成型与创作
-
作者:
郑放鸣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型
工艺雕塑
创作
黄杨木雕
-
描述:
木雕、石雕和象牙雕等工艺雕塑,素以雕刻见长。就作品成型与创作而言,“让作品不失看点和亮点”至为关键,这要求创作者因材施艺。通过材质美、手工美、造型美出彩出新。创作者应将自身感受贴近时代脉搏,立足原创,体现个性,在创作题材、构思立意、结构造型、表现技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
原来,这么可爱
-
作者:
陈琦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通
艺术家
可爱
雕塑
-
描述:
法国艺术家G11bert Legrand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器具的改造,例如拉链、刷子、多用刀、铁锤、瓶塞、漏斗等,令它们脱下冰冷的外壳,摇身变成性格各异的卡通雕塑。如此看待事物的方式,原来,这么可爱!
-
工艺文化
-
作者:
高而颐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文化
生活
建筑美术
历史
绘画
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
雕塑
-
描述:
通过对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艺美术与称为纯美术的绘画、雕塑以及建筑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同属于一个“大美术”的范畴。虽然后来逐渐地似乎分道扬镳,但仍系兄弟手足
-
“百态观音·慈航普渡”部分作品欣赏:部分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陶瓷雕塑
德化
发祥地
中国梦
陶瓷文化
主旋律
作品欣赏
-
描述:
福建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千百年来一直以陶瓷雕塑闻名于世。由德化当代21位瓷艺大师精心创作的百尊瓷塑观音让所有心怀虔减的人们瞻仰到德化瓷观音的法相,同时也是在以中国梦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慈悲式、爱、关怀的巡礼,具有美好而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