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景观雕塑的文化形态
作者: 曾华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形态   多元化   景观雕塑  
描述: 文化是作为景观雕塑的核心而存在的。文化包括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和文化本体。三者层次分明,有不同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本文试从文化形态层次来探讨景观雕塑的文化内涵。目前中国存在的文化形态大致有传统文化
浅谈东西方雕塑艺术的人文精神
作者: 赵和平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雕塑   人文精神   东方雕塑  
描述: 雕塑品蕴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雕塑艺术内涵的不同,本文阐述了雕刻产生的渊源,以及东西方雕塑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差异,来调和东西雕塑艺术的形式。
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建设
作者: 杨维菊   郭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尔滨   景观雕塑   城市  
描述: 城市景观雕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城市文化的积淀,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关注城市景观雕塑的好坏。本文以哈尔滨市的城市景观雕塑为平台,总结其发展历程及特色,为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的有序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城市雕塑精品长廊打造的管理
作者: 周庆九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控制   打造   雕塑创意   定位   验收  
描述: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味,活化城市记忆,追忆城市人文历史、市井生活和追寻古人遗迹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雕塑作品的打造,已经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
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作者: 金德才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性   材料   形式   雕塑创作  
描述: 材料是雕塑造型的必要表现之一,材料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从某种层面上说,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原始冲动,而且对最后雕塑作品形态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选择余地。材料作为雕塑造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形态存在的方式,不同的材料能为艺术家创作提供新的形式和途径。
校园中雕塑小品的应用与信息传达
作者: 宋晨   刘景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雕塑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信息传达  
描述: 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把雕塑放置在特定的区域里不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在校园中雕塑的应用更能起到深刻的作用,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凝练与概括会对人们的精神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筑、园林与雕塑、雕刻的艺术交融
作者: 蒋杰雄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雕塑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信息传达  
描述: 建筑艺术是建筑物和雕塑等艺术完美相融的统称。建筑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浅谈地方文化与城市雕塑设计——以江苏盐城城市雕塑为例
作者: 王明艳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   雕塑设计   地方文化  
描述: 城市雕塑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地方文化为城市雕塑的建设提供了既成资源,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雕塑的设计只有紧密联系地方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名片,城市的标志。本文探讨了地方文化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雕塑的概念设计与实施建议。
分析当下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
作者: 王丽娜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空间语言    
描述: 本文从纪念碑雕塑的空间的语言表达为出发点,来对当今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比较中西方优秀的纪念碑雕塑
当雕塑置入空间——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失落空间活力研究
作者: 陈伟玲   赵前锟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我们正面临着一种新城市状态——无处不在的网络互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设计,工程和规划的伦理基础——一个依靠边界和围栏构造的世界正转化为逐渐被网络和流动所统治的世界,虚拟的公共生活正在挑战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必要性,网络生活正在“解构”传统社会公共生活过程。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景观美学的勃兴,以及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艺术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也推动了艺术的个体性与城市的公共性之间的融合,城市本身就成为艺术品。
< 1 2 3 ... 201 202 203 ... 207 208 2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