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087 条
-
关于真实与虚幻的讨论
-
作者:
王青云
欧阳苏龙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考方向
辩证关系
空间实体
中央美术学院
负空间
实体结构
著名雕塑家
布光
实体存在
实在性
-
描述:
出于对光影的迷恋,欧阳苏龙运用具有空间实在性的雕塑语言来表现被人们所忽视空间与物质存在。光影、空气、负空间与人们通常所关注、理解的物质与空间实体一样真实,而并非虚幻,只是由于习惯了这些"存在"所以才被意识所忽视。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在他后期的创作中就曾探索过这种虚实、正负之间的辩证关系。而
-
时光掠影 影随心动
-
作者:
钱宇
Michael Yeung
来源:
建筑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omcat
设计材料
核心设计
雕塑专业
艺术风格
造像艺术
打破常规
颇负盛名
建筑学硕士
金属结构
-
描述:
香港设计师Michael Yeung 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绘画与雕塑专业。在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时,Michael确立并发展了"实用又富艺术风格的家具"的核心设计理念。不断探索是他设计
-
城市广场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
作者:
张巨兴
戚勇
来源:
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广场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景观雕塑实地考察分析,总结出广场景观雕塑的类型、作用、影响因素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城市风貌、历史文脉、环境特征提出几点建议。城市广场景观雕塑是城市公共景观的一部分
-
力量与生命: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景观雕塑赏析
-
作者:
许黎明
来源:
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洞口雕塑
写实设计
洞壁浮雕
-
描述: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除了具备交通的重要功能外,其洞内和洞口的景观雕塑所表达的对城市建设者力量与生命的赞颂,业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极具景观功能。
-
建筑雕塑感的呈现:“印·向馆”施工图设计的再思考
-
作者:
莫彩莲
来源:
建筑知识(学术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表达
施工图设计
三角形倾斜面
-
描述:
通过对“印·向馆”建筑施工图设计过程的介绍,分析具有独特造型建筑的施工图设计中所涉及的多方面思考及表达。
-
城市因雕塑而雅美
-
作者:
余川
来源:
江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住宅小区
和谐美
城市美化
城市广场
公园广场
雕塑家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现代化
休闲生活
-
描述:
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在城市的公园广场,在高楼大厦的空地,在街心的花园,在很多的住宅小区,一座座雕塑悄悄亮丽起来了。她们如同雨后的七彩霞光,不仅把日益现代化的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与优雅,也使市民的休闲生活多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轻松惬意,同时给过往行人无声地传递着和谐美好的信息。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
鲁迅故里
-
作者:
张巧慧
来源:
江南(诗江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群
爬山虎
举起
烟斗
导游
鲁迅
院落
扩音器
故里
雕塑
-
描述:
鲁迅故里
-
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
作者:
陈在梅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造型艺术
形与神
-
描述:
陶瓷雕塑作为塑造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形与神的和谐统一是其遵循的审美准则。形与神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形是神的载体,有形才能传神。神是抽象的,是反映艺术作品本质的,写形是基础,写神才是目的。
-
陈望平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
作者:
陈望平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陶瓷雕塑
艺术风格
江西省
陶瓷研究
中国
陶瓷艺术
美术师
发展空间
工艺美术
-
描述:
陈望平,1963年生,江西丰城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从事陶瓷雕塑创作,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先生的悉心指点,十多年耳濡目染,受益非浅。其作品继承
-
孜孜笃行的回望与思考:《陶瓷·当代雕塑》评介
-
作者:
吕品昌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发展关系
陶瓷雕塑
评介
教学研究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思考
创作
-
描述: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几千年的陶瓷烧造历史中,从上古时期的黑陶、白陶至秦汉灰陶,到唐代三彩、宋代的名窑以及磁州窑、耀州窑等民间窑系,不同的时代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陶瓷雕塑作品。如何以更为宽阔的发展视野去看待、掌握和运用这些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