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1 条
-
大同和小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漆画、雕塑展区观察
-
作者:
子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立场
目标取向
小异
雕塑展
美术创作
国家性
中国改革
主流话语
中国美协
参展作品
-
描述:
的路径做不遗余力的大量报道和宣传。本文就所见所闻谈有关的看法。一、整体观感和认知本届美展的漆画展和雕塑展先后于9月1日和25日分别在福州和太原举行,两个展区在一南一北两地分别用有所不同
-
真味是淡:读王少军教授《出纸三分》系列雕塑作品
-
作者:
李晓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当代雕塑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作品
出纸
王少军
真味
画中
不事雕琢
-
描述:
远在新疆的王少军老师发来几张水彩画,有人物也有风景,饶有趣味,品之令人莞尔。远离家人独自在边疆生活工作,又杂务缠身,暂时放下雕刀之后,雕塑家是以怎么样的态度面对迥然不同的生活呢?这些作品很好地给我
-
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隆重举行
-
作者:
元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雕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克罗德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为山
心灵对话
-
描述:
2014年6月5日,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美爵基金会协办的“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
-
当代陶瓷雕塑中被“异化”的身体符号
-
作者:
谢恒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陶瓷雕塑
高温烧成
印坯
刻瓷
陶瓷文化
粉彩瓷
文化景观
视觉艺术
系列作品
-
描述:
身体艺术一直是视觉艺术的表达重心,因为在社会结构中,身体既是文化符号的存在物,又是人在现实环境中对自身存在的观照与反思。艺术家热衷于对身体的表现更是对“人”从文化以及现实存在层面的审视与思考。在当下中国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语境里,裹挟着商业、世俗气息的身体符号随处泛滥,同样在艺术领域对身体符号的表现也发生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异,尤其是当代艺术中身体被艺术家运用不同媒介、材质表达而成为最显著的审美符号。在今天,对身体的关注与表现似乎成为艺术家言说自我立场的最后根据地,抑或最后的
-
生命景观的人生诠释
-
作者:
赵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命题
美术学院附中
雕塑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
生命感悟
学士学位
宗教教义
人的生命
雕塑系
认知方式
-
描述:
副教授、副系主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人的生命原本来自一次偶遇的"意外",人生更何尝不是在无数次的"意外"中从始至终。或感叹无常,或超然处置,或循规蹈矩
-
王麒钧作品
-
作者:
王麒钧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令
当代雕塑
张祖武
雕塑作品
生存现实
总件数
艺术主张
学术眼光
知识系统
具象雕塑
-
描述:
王麒钧作品
-
美术家
-
作者:
阴澍雨
陆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艺术本体
特定主题
公共雕塑
社会需求
外部因素
公共性
创作
雕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的今天,雕塑艺术本体的研究不容忽视。回到工作室,回到雕塑本体,回到造型语言,这是支持当代雕塑家创作的基石。本期[时代人物]孙家钵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老先生,他将传统雕塑语言与写实造型体系相结合。在创作领域有极高的造诣,并且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当代雕塑教学做
-
张建中作品
-
作者:
张建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建中
中国工艺美术
鲁迅美术学院
副教授
作品
雕塑艺术
委员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描述:
张建中1961年出生。1984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
-
我人生与艺术的领路人:贺潘鹤老师九十大寿
-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魂归故里
杨贵妃
雕塑作品
广东美术馆
终身教授
协会名誉主席
雕塑公园
虎门销烟
架上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潘鹤1925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至今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七十多年来,其创作的雕塑代表作有:20世纪50年代的《艰苦岁月》、《课余》,60年代
-
迷幻世界与隐秘人生
-
作者:
李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现实
前现代
反现代性
现代性研究
公共雕塑
小城市
我自己
国家转型
《子夜》
抒情诗人
-
描述:
我基本上把我自己的艺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的,一类是对内的。对外,是因为我的主要身份是公共艺术家,在这个身份下创作的壁画、公共雕塑主要都是对社会、对外部环境的一种思考;所谓对内,便是我还有另外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