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入境·生情”:雕塑家在公共雕塑审美关系中的角色性分析
作者: 王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文明   雕塑作品   入境   色性   审美关系   神秘主义   艺术表现   雕塑家  
描述: ,开始关注“我我关系”、“人我关系”和“物我关系”。这几种关系,也正是艺术家、雕塑作品、场地环境和审美大众四者之间关系的体现。因此,公共雕塑艺术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由于
喑哑的一角:1920至1940年代中国女性雕塑家行踪考辨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考辨   西安碑林   雕塑家   女性艺术   40年代   行踪   中国女性  
描述: 1925年,在法国巴黎学成归国的李金发应邀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雕刻科教授。不料是次招生因没有学生报名而停办[1]。这至少说明在1925年前后,西方美术学意义上的雕塑艺术
当代语境下的具象雕塑创作随想
作者: 高喆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定义问题   随想   标准问题   当代语境   语言问题   雕塑创作   雕塑艺术  
描述: 。这些问题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这些问题之中,具象雕塑艺术所面临的境遇,则成为当下雕塑家所面临的最为复
我的雕塑我做主
作者: 洪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艺术   事物   色彩   16世纪   绘画   雕塑  
描述: 早在16世纪,艺术圈内就出现过对不同媒介材质(主要是绘画和雕塑)究竟孰轻孰重、优劣高低的争论。达·芬奇认为绘画胜过雕塑。他解释说,理性的色彩或绘画可以如实地由色彩在不同造型、体积上进行描绘,这比雕塑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雕塑对材料的应用把握
作者: 阿斯卡·卡维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后现代主义思潮   传统文化资源   当代艺术   西方社会   雕塑   视觉艺术   应用  
描述: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只要可以表达出特定信息,便可以突破平面的约束。在当代西方社会,视觉艺术已经难以和其他门类艺术变得别无二致。我认为,艺术家应该善待传统,人类的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当代艺术家不应排斥传统,而应反思我们的当下生活是否远离了传统。实际上,当改变了时间与环境之后,旧符号也会发挥出新作用。我认为,创作并非一味强调个人风格表现的,后现代艺术其实是非常强调社会功能的,
掠过高原的一抹“阴影”——试论主题公共雕塑设计
作者: 张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电影   导演   高原   藏羚羊   可可西里   雕塑   阴影  
描述: ,在风雪中渐渐隐去一般。那是巡山队最后的影子,也是可可西里的一抹"阴影"。也许受到影片的影响,最初设计"藏羚羊"主题公共雕塑时,我似乎总是要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好像这样才能表达
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西之间——司徒安雕塑绘画艺术展在京举行
作者: 萧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收藏   艺术展   中西   捐赠   美术作品   雕塑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中西之间——司徒安(Anthony Stones,1934—2016)雕塑绘画艺术展于2016年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展出司徒安
造化在手——袁晓岑雕塑艺术散议
作者: 韩劲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素养   雕塑作品   造化   雕塑创作   民族特色   中国现代   雕塑艺术   40年代  
描述: 袁晓岑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和雕塑家,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开始从事雕塑创作,一生矢志不渝,艰辛探索,在雕塑领域取得了与他在绘画领域同样卓著的成就,留下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传统文化素养和美
宏伟的想象:中世纪晚期德意志的罗兰雕塑
作者: 阿赛夫·宾库斯   俞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业公会制度   想象   宏伟   德意志   中世纪晚期   历史真实性   《罗兰之歌》   雕塑  
描述: 在14世纪,具有部分历史真实性的人物罗兰的巨大雕像出现在德意志一些在汉萨商业同业公会制度下的自由的帝国城市,包括从哈尔伯施塔特、奎德林堡、勃兰登堡、采尔布斯特到汉堡,不伦瑞克、不莱梅以及其他等城市。这些雕像高至6到10米,展现了一个全身盔甲的骑士笔直站立着,右手举剑,左肩上是一枚盾形纹章。这些雕像最初是以木料雕刻而成,到了15世纪被替换成了石雕。尽管当时的图像学高度复杂,但罗兰雕像并没有任何特征能将它们与《罗兰之歌》或)其他任何有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春市   20世纪   雕塑作品   艺术家   政府支持   写意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馆  
描述: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支持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于2017年9月6日至17日在中国美术馆全部展厅及户外空间展出。展览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雕塑艺术为切入点,对中国美术馆馆藏及当代雕塑作品
< 1 2 3 ... 156 157 158 ... 191 192 19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