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27 条
-
城市文化空间与雕塑公共性原则反思
-
作者:
张西昌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美学批判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从城市文化空间的角度而言,雕塑艺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角色,虽然传统的雕塑形态也有一定的公共性要素,但公共艺术的现代定义则赋予了城市雕塑更多的人文内涵和功能指向。在城市空间的物质扩张中,如何把握其审美的文化要义,并与多元化的城市审美相补益,是城市雕塑创作永不过时的动态话题。
-
旧日足迹
-
作者:
霍鹏飞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木雕技法
上海市
画品
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作品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当代具象雕塑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显得更加成熟,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当代具象雕塑创作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把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它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
开栏语
-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创意设计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木雕技法
上海市
画品
创作
雕塑家
小型雕塑
作品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
描述:
。雕塑界呈现开放状态,在造型过程中,塑造、雕刻、构造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谈及具象,对应的是抽象与意象,三者怎么划分?实际并不泾渭分明,没有明确界限。划分基础是现实参照系,其理论根源是柏拉图的"镜子说
-
诗性审美与中国雕塑
-
作者:
孟祥轲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审美
中国艺术
文化形式
诗
异质性
艺术形式
表现型
雕塑
-
描述:
诗在中国就像空气,诗的国度造就了国人诗的品性,它是一切文化形式的基础。诗性审美影响了戏曲、音乐、绘画、雕塑、园林等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发展了意象、含蓄、抒情为主的表现型艺术,体现着中国艺术异质性特点
-
中式意境中的当代雕塑
-
作者:
钱亮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中国古代雕塑
刚柔并济
意境
中式
当代
感染力
-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佳作多注重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耐人品味,引人遐思。如:殷商的《虎首人身怪兽》、战国的《虎牛祭案》、东汉的《马超龙雀》等,它们或狞历古拙、或刚柔并济
-
中国当代雕塑:开启“物”的时代
-
作者:
李玉仓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
社会功能
表现主题
中国当代
英雄模范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宗教雕塑
-
描述:
成为雕塑表现的主角儿,勾描出这一时期雕塑的基本样貌。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实践,除了人与动物题材及其形象塑造外,自然物象、日常物品广泛进入雕塑艺术的视野,成为雕塑家表达现实关切、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雕塑家对材料物性的关注也成为这一时期雕塑对
-
主持人语
-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多元发展
雕塑教学
主持人
中国教育
社会地位
审美体系
传统雕塑
-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功能上主要服务于宗教与祭祀,传统雕塑人社会地位低下,作品不登大雅之堂,尚未形成完善的艺术审美体系。近代中国教育引进西方雕塑教学,百年来,业已呈现多元发展状态,不过受市场影响,也有鱼龙混杂
-
阳春三月路翘忙
-
作者:
抚州侧卫
来源:
垂钓(路亚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钓钩
凝固
傍晚
夏秋
周末
雕塑
-
描述:
山有林则美,城有水而媚,抚州名人雕塑园正是这样一个有林有水的国家AAAA级景区。这里有山、有水、有楼阁,营造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水相衬”的迷人景色,可谓“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
-
拓遍天下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垂钓(路亚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钓钩
凝固
傍晚
夏秋
周末
雕塑
-
描述:
艺术设计金属雕塑专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高研班。 展铭于1997年荣获“庆祝97香港回归”当代艺术设计大展设计奖,于2001年获得北京广告人设计大奖赛银奖,于2002年
-
令人陶醉的雕塑园
-
作者:
鹿耀世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不锈钢板
艺术家
雕塑
-
描述:
走向带状公园,园中于高大乔木茂密绿植绚丽花卉之间,陈设了近200件材质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外雕塑。走进大门,迎面而来即是一对抽象的仙鹤造型金属雕塑,这件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