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众生喧哗背后的生长点——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记
作者: 王文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长点   大众文化   展览   后现代   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   作品   波普艺术   雕塑   关注现实  
描述: 当看到《星期天的早晨》这样的作品时,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果不是展览标题的提醒,我怕不会想到这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20岁出头的当代年轻人
以新观念、新思维指导创造更美的雕塑艺术——贺《雕塑》杂志出版60期
作者: 陈兴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建惠安   杂志社   中国   雕塑艺术   新观念   新思维   雕刻艺术   工艺美术   创造   学会  
描述:雕塑》杂志创办以来,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河北曲阳、浙江东阳、福建惠安、广东深圳等地先后举办了8届中国雕刻艺术节和12届中国雕塑论坛,创造了"黄天厚
"2007泛雕塑艺术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作者: Reporter   Magazine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新闻发布会   艺术展   钱绍武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东方艺术   专业委员会   工艺美术   学会  
描述: "2007雕塑艺术展"新闻发布会于2007年8月9日上午在北京新闻大厦隆重举行。本次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尚熹主持,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著名雕塑家钱绍武
“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有感
作者: 陈培一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业创作   清华科技园   钱绍武   美术学院   高校毕业生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高等艺术院校   清华大学  
描述: 2007年6月30日,北京清华科技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出席开幕的有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清华大学
俄罗斯雕塑家A.C.查尔金(A.C.Charkin)
作者: O.托尔斯泰娅   李富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社会责任   毕业创作   艺术作品   俄罗斯   工作室   艺术成就   彼得一世   列宾美术学院   雕塑家  
描述: 今年是俄罗斯雕塑家A.C.查尔金从事雕塑创作40周年纪念,从1966年他从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算起。要评论这位雕塑家的艺术成就,绝不应单单看他的艺术作品,而要联系他的成长经历和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全面考量。
现代城市空间中雕塑的特点
作者: 何卫   陈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城市雕塑   雕塑  
描述: 城市雕塑具有环境性、多学科性、公共性的特点以及设计的概念,是艺术、科学与生活环境适应性的整合,它的创作既需要尊重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自由,更要尊重大众公共心理和审美要求。创作者既要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
美的呼唤与催生——环保·生态·雕塑
作者: 程连昆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生态   雕塑  
描述: 城市垃圾和城市美化是当今城市文明建设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设计者若能借助环保、生态、雕塑的语言使它们建立起良性循环、和谐共生的关系,会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西贝柳斯纪念雕塑
作者: 萧冯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合   圆管   象征   民族历史   森林   纪念   西贝柳斯   雕塑家   现代雕塑   开口方式  
描述: 圆管的集合象征了森林,粗砺的质感渲染了雄浑的意境。风吹过不同开口方式的钢管,就演奏出一首自然的乐曲,雕塑家以此来纪念芬兰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博得了广泛赞誉,是现代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佛教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影响
作者: 尹冰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佛教雕塑  
描述: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且经过中华文明的消融与转化,发展出高度的佛教艺术成就。寺院的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像雕塑及各种佛教雕塑艺术品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辉煌了中国艺术史,也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雕塑艺术创作多元化发展趋势
作者: 邵玲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   创作   雕塑艺术   发展  
描述: 国际文化的交流,使陌生新奇的文化不断在人们熟悉的环境里出现,让人惊讶,使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封闭的文化体系无法保持其常在而走向与新文化的融合、交叠。这种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因素,正改变着人们固有的审美观念。雕塑艺术的教学亦是如此。
< 1 2 3 ... 120 121 122 1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