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0 条
-
雕塑动荡的戏剧世界:挪威当代雕塑家佩尔·翁格
-
作者:
尹立云
马建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北京双年展
艺术生涯
古典雕塑
优秀作品
挪威
雕塑家
世界
-
描述:
挪威雕塑家佩尔·翁格(Per Ung,1933-)是挪威当代最为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尊重欧洲古典雕塑传统,在其长达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大量既有古典血脉又深具20世纪现代神髓的作品。他曾经为挪威
-
中国老火车的礼赞:钞子艺、钞子伟“东方红”系列雕塑之“老火车”赏析
-
作者:
薄清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东方红》
火车
艺术展
拖拉机
中国
作品
雕塑
-
描述:
自2002年《消逝的家园》在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展上获得金奖开始,钞子艺、钞子伟兄弟俩的名字开始在雕塑界引起关注。也是从那以后,他们的作品朝更高的层面开崛,挑战着材料的极限。作品越做越大,体量越做越重,由外在酷似走向触及人们心灵的内在真实,逐渐形成一条贯穿全部近
-
中国雕塑院·中国雕塑家考察团赴吴哥窟考察 中国雕塑院年度会议在柬埔寨举行
-
作者:
尚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柬埔寨
热带丛林
吴哥窟
中国
考察团
雕塑家
年度会议
-
描述:
2008年4月的柬埔寨骄阳盛烈,热情如火。4月14日,深藏干热带丛林中的千年古城——吴哥张开怀抱,迎来了中国雕塑院·中国雕塑家考察团一行。中国雕塑院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
法国雕塑家César作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法国
雕塑家
工业化
表现力
展览作品
基金会
-
描述:
此展最近在卡迪亚基金会举办。这次重要展览为纪念法国雕塑家César去世十周年而举办。展览作品由Jean Nouvel——卡迪亚基金会的建筑师,同时也是César生前好友选出他的展览的作品并负责整个
-
地景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
作者:
汤士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视觉形式
建筑物
公共设施
娱乐方式
艺术观
空间形式
传统雕塑
-
描述:
雕塑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现代艺术观的发展,雕塑形态越来越多样化,雕塑和景观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有的雕塑像建筑物,但没有建筑的功能,只能起到丰富空间形式的作用
-
超越形式的羁绊:当代雕塑作品的现实指向
-
作者:
姜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情景
精神性
雕塑作品
指向
当代艺术
物质材料
艺术创作
视觉习惯
-
描述:
雕塑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性的体现和阐释过程,我们总是借助恒定的物质材料与惯常的传统模式、视觉习惯去把握和评释作品的状态和深度。但随着时代的变异,面临当下社会及生存状态的具体体验时,能否使雕塑
-
“公共性”缺失的当代中国城市雕塑
-
作者:
喻建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社会民主化
当代
“公共性”缺失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公共艺术有"公共"之限,语意十分明确,即"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与挂在私人家里的艺术品有明显区别。同时,公共艺术与公共性紧密相连。艺术品放置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空间,只是公共艺术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必须具备"公共性"。艺术中的公共性,即艺术的社会性与民主化。公共艺术的出现与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公共空间的权力要求和参与意向。因此,公共艺术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态
-
罗丹雕像塑草稿的重构与升华
-
作者:
滕小松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洗者
形象
青铜时代
草稿
战败者
思想者
雕塑家
作品
升华
罗丹
-
描述:
法国雕塑家罗丹及其作品相对其他西方雕塑家在中国的认知度非常高,由于其大量代表作品曾来中国数次举办展览,中国观众和研究者对罗丹的主要雕塑作品相当熟悉,而除此之外对罗丹的大量雕塑草稿,素描作品就了解较少
-
现场扫描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中国画学
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布居
举行仪式
雕塑家
场扫描
美术馆
-
描述:
布莱恩·福肯布居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聘为顾问2008年8月3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仪式,聘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布莱思·福肯布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顾问。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主持了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