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400 条
-
雕琢世博风情:记世博园区现代工业雕塑家黄英浩
-
作者:
潘蓉蕾
来源:
浦东开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工业
废旧钢铁
老厂房
世博园
工业史
艺术创作
雕塑家
浦东
作品
现代雕塑
-
描述:
雕塑,是一种凝固的立体艺术,世博园区现代工业雕塑家黄英浩,利用世博动迁的老厂房的废弃钢筋、建材,精心创作着一座座展现上海城市精神的现代雕塑,它们将矗立在世博园区,仿佛在与上海的百年工业史进行对话,似乎向世界游客讲述着上海的传说。
-
颐和园藏慈禧油画像的修复
-
作者:
周尚云
来源: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造纤维
木框
荷兰专家
塑料薄膜
颐和园
画布
无纺布
修复技术
油画
慈禧太后
-
描述:
颐和园藏慈禧油画像是美籍荷兰人华士·胡博于光绪乙巳年即1905年,来华为慈禧太后创作的一幅油画肖像。百余年间,几经周折多次搬运,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破损,亟待修复。荷兰专家于2007年和2008年分两个阶段,完成了此画像的修复工作,为国内油画修复提供了参考实例。
-
浅析汉代的雕塑艺术特点
-
作者:
吴立君
来源:
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浪漫主义艺术
传统雕塑
简洁
线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汉代的雕塑艺术特点的分析,阐明了它作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
趙志生雕塑作品选
-
作者:
赵志生
来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人文特色
蒙古人
理解
文化内涵
精神内涵
母题
蒙古民族
艺术语言
雕塑
-
描述:
的张力和鲜明的个性;二是对雕塑艺术语言的探索和把握,我偏爱具有鲜明形式美的雕塑作品,自认为能彰显出对于立体语汇的较深刻理解和对时代艺术元素的较好把握。趙志生雕塑作品选@赵志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
为马塑肖像的白俄罗斯雕塑家谢尔盖·班达莲卡
-
作者:
娜莉莎
来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马大师
雕塑家(白俄罗斯)
谢尔盖.班达莲卡
-
描述:
谢尔盖·班达莲卡是乌克兰人,出生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毕业于白俄罗斯美术学院。毕业后又曾在前苏联著名肖像雕塑家阿滋古勒的工作室深造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写实功底。他青年时代的作品就多次参加过白俄罗斯和前苏联
-
翁牛特旗发现红山文化时期兽面陶塑
-
作者:
庞昊
来源:
内蒙古文物考古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部
时期
红山文化
翁牛特旗
遗址
田野调查
大庙
陶塑
普查
文物
-
描述:
2006年,翁牛特旗文物普查队在田野调查中采集到一件红山文化时期兽面陶塑。该器物出土于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大庙村南1号遗址。这处遗址位于大庙村南一小山丘上,地表散见有陶片及石器。兽面陶塑,仅存上部,陶质
-
试论名人肖像雕塑创作
-
作者:
杜俊平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肖像作品
形式语言
巴尔扎克
内在精神
名人
创作者
创作过程
造型艺术
精神实质
-
描述:
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可以按表现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个类型: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当然,还有其它各种分类方法)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艺术创造的主要方式。名人肖像雕
-
漫话城市雕塑
-
作者:
那守第
撖玉琨
高珊
来源:
宁夏画报(生活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塑像
审美意识
艺术形态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作品
城市雕塑
审美意象
城市建设
-
描述:
城市雕塑件城市建设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元素。它既是美化城市的手段,也是美化城市的目的,是城市品位的一个标志。城市雕塑是城市建设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元素。它既是美化城市的手段,也是美化城市的目的,是城市品位
-
宁夏非物质文化民间遗存—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
-
作者:
薛正昌
来源:
宁夏史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存
杨氏家族
宁夏
非物质文化
文化艺术遗产
民间手工艺
雕塑艺术
隆德县
-
描述:
,折射出的是曾经辉煌的经历和活着的文化遗存。宁夏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及其传承,是较为典型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的范例,
-
当代城市雕塑的公共性挑战
-
作者:
周娴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共性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众权利
雕塑家
城市雕塑
-
描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雕塑作品进入了城市公共空间。但它再也不是艺术家们在工作室的自由创作了。受到诸如城市公共环境、公众审美趣味等多方面公共性因素制约的当代城市雕塑,面临着很多城市公共性问题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雕塑家们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