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二)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作者: 潘国泰   朱永春   方咸达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构   化城寺   民居形式   建筑史   南北朝时期   建筑风貌   中国山水园   安徽文化史   佛教建筑   道教建筑  
描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魏晋南北朝建筑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微的建筑和园林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首先,防御型建筑得到发展。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割据时期。淮河、长江横贯其间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安徽常常处于对峙政权的交界线。如王国鼎立时期,淮北地区为曹魏属地,皖南归孙吴所有;南北朝,淮河以北先后又为北魏、东魏、北齐诸政权所据,淮河以南则基本上为迭更的南朝政权拥有。频繁的战事,使得城墙、楼台、地道等防御类型建筑被摆到重要位置。虽然战火水患使得该期建筑实物已荡然无存,但从一些遗址残遗迹分析中,大致能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其中较重要的有合肥三国城遗址、迢迢津古战场和教管台遗址,六安的六朝东古城遗址,舒城县东汉末周瑜城遗址,基州古运兵道。第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一次重要转折期。秦汉古朴凝重的风格,到魏晋变得圆润成熟。促成这一变化,有建筑艺术内在发展动力。当木构技术日臻完善,粗放走向精巧,风格上便很难留住质朴的古意。促成这一变化的另一基本因素是外来文化影响。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建筑雕刻化的细部处理,逐渐被中国建筑吸收融化。从现有形象资料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徽建筑,也完成了这一变化。第三,...
甘肃连城妙因寺及其相关寺院探研
作者: 夏春峰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司   连城寺院群   安多藏区   妙因寺  
描述: 连城寺院群地处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甘、青交界地带,融政治、宗教、文化于一体,有着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妙因寺为代表的寺院在教派传承、寺院布局、建筑形制、雕塑壁画等方面构筑了该地独有的"汉藏结合、佛道交融"的特色,凸显了寺院群在该地区重要的文化价值。
平遥镇国寺
作者: 张子凡   来源: 文史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王殿   寺内   镇国   城寺   地藏殿   观音殿   善财童子   南禅寺   占地面积   木结构建筑  
描述: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3公里的郝洞村,占地面积1332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1.7平方米。寺内万佛殿建造于公元十世纪,虽经金、明、清历代修葺,仍唐风不失,体现了中国早期殿堂建筑的规制与风格,保存至今,弥足珍贵,是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殿内彩塑、壁画体裁别致,技法高超,是研究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重要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