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地】搜索到相关结果 614 条
-
龙井山园的生态创意
-
作者:
吕洪年
来源:
古今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风貌
自然造景
民俗风情
生态创意
山地公园
龙井山园
中国
浙江
-
描述:
西湖凤篁岭上的龙井山园,在保护性开发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要把一个占地不大、海拔不高的荒山野岭改造成为一个玲珑剔透、幽雅舒适的以古越民俗风情为内容的山地公园,难度是很大的。
-
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六塔村“上海金山雕塑园”项目介绍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东科技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项目介绍
雕塑园
建筑物
招投标
土地使用权
债务诉讼
建设用地许可证
房地产权
公开拍卖
上海市金山区
-
描述:
金山雕塑园有限公司”的房地产,包括土地、建筑物及殡葬经营权。总建筑面积229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
-
青花瓷上的南极老人星
-
作者:
宋风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史记》
天狼星
不祥之物
我国南方
寿星
极老
劳务报酬
丹顶鹤
地平线
-
描述:
中国人爱将各门类的佼佼者称之为星,于是歌星、影星、笑星就应运而生。长寿者也是一颗星,名日寿星。在天上确有此星,叫南极星或老人星。此星在南部天空,亮度仅次于天狼星,我国南方可见它在近地平线处出现。古人
-
金陵古城的“拾瓷片”族
-
作者:
宋风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城
青花瓷
人文景观
建筑工地
金陵
国家保护文物
雨花石
城市建设
瓷片
南京
-
描述:
南京的收藏品有两花,一为雨花石,一为青花瓷。雨花石色彩缤纷,珠圆玉润,被称为“天赐国宝”;青花瓷是白底蓝花的瓷器,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昌盛于明代和清代。由于它是手绘在瓷胎上的国画,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它即被贡之于王室,收之于窖藏,用之于民间,畅销于世界,被人们誉之为“国瓷”。
-
没有围墙的德国小城弗尔塔
-
作者:
黄学锋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森州
德国历史
德国中部
20世纪
小城
弗尔
镂月裁云
丘陵地带
古朴典雅
围墙
-
描述:
费尔塔,位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的丘陵地带,是一座美丽、宁静、祥和的小城。小城的特色和奥秘在于这是一座满城见不到一道围墙的城市,是一座赤裸裸地展示自己美丽的城市。 绿如翡翠般的威悉河支流从南至北静静流过弗尔塔,宛如一条柔软飘逸的绸带襟绕着古城。十几座跨河石桥古朴典雅,玲珑剔透,镂月裁云,不知是哪朝
-
海参崴遇偷记
-
作者:
于佰春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远东地区
俄罗斯人
滨海边疆区
海滨浴场
中国游客
中国特色
俄罗斯海军
海参崴
20世纪90年代初
摄像机
-
描述:
边疆区的旖旎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 番,为旧地重游,访友叙旧,拍摄风光,我 和夫人特意给俄国朋友萨沙选购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礼物,还买了20个胶卷、5 盘摄像带,满满地装了一大旅行包,便兴奋地随团上路了。
-
生活如画
-
作者:
依山
来源:
中国摄影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暗对比
物相结合
恶劣的天气
恰当运用
绘画基础
自然地表
爱情观
作者与作品
背景绘制
观察生活
-
描述:
在那个黄沙满天飞的日子,我又见到了朱国强。还是瘦高个、长头发,鼻梁上架着算帐先生似的眼镜,在昏黄的尘土中显得随意又诚恳。手里是这组用油画绘制背景加上真实光线和人物相结合的图片,也就是极具创意的画样摄影。作者与作品都给我一种极新鲜的感觉。
-
保护地抱子甘蓝高产栽培技术
-
作者:
宋志伟
来源:
西北园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地栽培
抱子甘蓝
高产栽培
-
描述:
抱子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变种,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欧美各国广泛栽培。其叶球外形小巧美观,玲珑可爱,质地柔嫩,纤维少,味甘美。1 植物学特征 抱子甘蓝茎直立,株高50~100cm,叶片近椭
-
西部散记——电视片《走进西部》拍摄日记
-
作者:
焦建成
来源:
西部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
日记
布达拉宫
山南地区
青藏公路
雅鲁藏布江
电视片
大昭寺
-
描述:
去到的地方比作极地。当然,这个词也是在后来才找到的。然而,在我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四十五年后,我开始感觉到这个地方,并且觉得可以找到那里。
-
客家席袋饭
-
作者:
连允东
来源:
食品与生活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卫生经济
簇生草
腿肚子
客家先民
地下根状茎
席草
制作方法
解开绳子
集体伙食
-
描述:
参加工作后长期吃用铝制饭盒蒸的饭,我总觉得嚼不出什么滋味来,因而常常使我想起儿时在家乡最爱吃的“席袋饭”。 我的家乡是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的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儿时的我常跟着父亲出门“打担”,上山砍柴,下田割稻,总要带上母亲亲手给我们做的精巧、玲珑的“席袋饭”。吃了香气扑鼻的“席袋饭”,耐饥经饿,翻山越岭腿肚子也不转筋,干起活来有力气。 客家主食是稻米饭,其制作方法主要有“捞饭”、“洒饭”、“活饭”等。“洒饭”即客家“席袋饭”,就是用席草编织的袋状饭包,家乡人叫“饭
<
1
2
3
...
54
55
56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