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地】搜索到相关结果 411 条
-
五月的浮梁
-
作者:
冷冰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没落
中原地区
阳光
燕子
重水
女子
古村
山村
油菜
-
描述:
去浮梁,或许缘起一杯绿茶的清香。在唐代,浮梁应该是个大地方,老妪能解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有了这句诗,浮染的名声大了,大到全中国的读书人都知道它。知道了又怎样,浮梁始终是琵琶女的一个梦境。山重水复,浮梁隐在大山深处,远
-
城门村脱贫记
-
作者:
吴国庆
来源:
当代江西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整
耕地保护
空间布局
基本农田
-
描述:
浮梁县兴田乡城门村,又叫锦城,历史悠久,景色优美,古有“唐山毓秀,锦水钟灵”之称,是省级传统古村落。全村面积为27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282户、1089人。由于该村地处
-
徽州茶地图
-
作者:
梅左哲
来源:
饮食科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派建筑
地图
徽州
茶酒
浮梁
马头墙
地灵
-
描述:
马头墙,小青瓦,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徽州。梦里徽州,不仅有雕梁画栋的徽派建筑,钟鸣鼎食的徽商,还有集天地灵气的徽茶。徽州古称歙州,自古便是重要的茶产区,唐敦煌遗书《茶酒论》谓之“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
微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篇 青砖小瓦——古建筑中的马头墙
-
作者:
邱勇哲
来源:
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徽派建筑
青砖
地理位置
建筑风格
徽州地区
古建筑
马头墙
-
描述: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建筑并非指
-
鹅湖林业
-
作者:
陈启得
涂岩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徽派建筑
青砖
地理位置
建筑风格
徽州地区
古建筑
马头墙
-
描述:
,6775户,27838人。其中:农业户6060户、24907人;非农业人口715户、2931人、有汉族、回族,汉族占99.97%。东北地势较高,西南地势平缓,桥顶山最高处海拔842.2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左右。
-
浮梁买茶
-
作者:
李海燕
许小轩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茶商
商品茶
集散地
商贾
白居易
唐朝
茶叶品质
公元
昌江
琵琶
-
描述:
“浮梁买茶”这个词句留存在人们脑海,多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歌《琵琶行》。一千多年以前,也就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的深秋,浔阳江头风瑟瑟、夜静谧,枫叶、荻花、孤舟……使浔阳江头萦绕着浅浅淡淡的悲凉的诗意。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谪居江州的诗人出现在浔
-
鄱湖明珠:江西省饶州监狱
-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导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期徒刑
邓小平理论
关押
农场
信江
监狱企业
江西省
罪犯
鄱阳湖地区
占地面积
-
描述:
江西省饶州监狱(又称江西珠湖农场)始建于1954年,地处鄱阳、余干、万年三县交界的鄱阳湖地区,横跨信江,占地面积43.23平方公里,是一所关押11年以下有期徒刑罪犯的监狱。
-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迂祖记忆
-
作者:
游欢孙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至民国
记忆
地方家族
始迂祖
-
描述:
流行,以及康熙以后民间族谱的大量修纂和相互袭引,而逐渐展开的一个文献传播过程。每一个家族始迁祖故事的形成与演变,实际上都是族谱编纂者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之下,面对一个由故老传说、家族文献、民间谱牒、地方志书、文人著述,甚至是国家正史所构成的庞大的“知识系统”,最终采取的有选择性地记忆的结果。
-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迁祖记忆
-
作者:
游欢孙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始迁祖
明清至民国
记忆
地方家族
-
描述:
流行,以及康熙以后民间族谱的大量修纂和相互袭引,而逐渐展开的一个文献传播过程。每一个家族始迁祖故事的形成与演变,实际上都是族谱编纂者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之下,面对一个由故老传说、家族文献、民间谱牒、地方志书、文人著述,甚至是国家正史所构成的庞大的“知识系统”,最终采取的有选择性地记忆的结果。
-
野云孤飞 天地寥廓
-
作者:
漠野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历
姜夔
科举考试
天地
-
描述:
公元1155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曾于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至1183年(淳熙十年),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顺的姜夔游历四方,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