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图像信息】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图像的背后——写在“当代新工笔邀请展”之后
-
作者:
游江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工具
工笔
思维方式
贡布里希
图像时代
变革发展
图像信息
个体语言
-
描述:
在贡布里希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书籍的时代”之后,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图像的时代,进入现代人头脑中的图像信息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前辈,其传播工具、变革发展的速度是传统思维方式所无法想象得到的。“图像时代”的到来,使得当代的艺术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合法地位和艺术表达中的个体语言,他们有意地排斥‘‘机器复制时代”下千篇一律,超越某种保留画种的宿命,他们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和新的文化语境,诠释着当代文化,展现新的历史阶段艺术家的趣味指向和对社会的思考。[第一段]
-
从公共图像到金属焊接雕塑的形式转换
-
作者:
胡玉田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形式
形式转换
艺术表达方式
综合材料
金属焊接雕塑
图像信息
文化观念
二十世纪
-
描述:
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以来,各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由于综合材料和公共图像的渗透,无论在造型形式上还是文化观念上都对金属焊接雕塑起到了深化内涵和扩张边界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试图通过阅读日常生活和历史沉积中的公共图像信息,在金属焊接雕塑与公共图像的直接对应中,并借助于公共图像传译摹写的特点,建立一种融合了文化生态关系的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金属焊接雕塑的形式特征、形态关系和主题内容在宽泛的社会普遍知识的情势下生成和变化。
-
雕塑家冯国豪、林文思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形式
形式转换
艺术表达方式
综合材料
金属焊接雕塑
图像信息
文化观念
二十世纪
-
描述:
冯国豪,任职于广州雕塑院,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2007年被聘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外聘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第十届全国美展、广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览、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1届作品年展、2012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2广州地区雕塑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