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国图】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画考察
-
作者:
汪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经世致用”
西方绘画
黎庶昌
法义
文化艺术
海国图志
非专业化
郭嵩
走出国门
-
描述:
过程中悉心考察,尽可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国以后,还要将在国外游历情况向朝廷禀报,因而这些游记成为国人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珍贵史料。由于这些西行者主要使命是"海国图志",考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西洋
-
写在我的《中国记忆与中国梦》之后
-
作者:
吴厚信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民族灾难
强国梦
传统技法
中国梦
中国记忆
《海国图志》
李鸿
民族复兴
令人
-
描述:
鸦片战争100多年以来的民族灾难让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中国梦"这三个字曾在我的头脑中萦绕,挥之不去,用绘画手段描绘这段令人痛彻肺腑的历史,是我的艺术梦想,但是苦于一幅单幅画和传统技法无法准确、全面、完善地表达这一深刻博大的主题,忽然有一天电影思维像灵光一样闪现!仁人志士100多年来为实现强国梦受难与
-
《中国城市雕塑50年》获奖之后
-
作者:
芳子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出版工作者
中华文明史
中国图书
雕塑实体
出版社编辑
毛泽东
史料价值
城市雕塑
孙中山
-
描述:
《中国城市雕塑50年》获奖之后
-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优秀
综合材料
导师
天津
美术学院
玻璃钢
海国图志
作品
雕塑
-
描述: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
笔情墨趣-略谈中国图案中书法所起的装饰作用
-
作者:
雷圭元
来源:
装饰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图案
民间艺人
装饰图案
宋代
书法
装饰风格
八大山人
历史时期
蓝印花布
时代风尚
-
描述:
装饰图案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往往不依人们的意志,而出现了“不胫而走”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形成了一种拦也拦不住,挡也挡不了的,所谓“潮流”,真是令人惊异不止。我说的是从唐代“花团锦簇”、富贵气十足的装饰风格,一变而出现宋代粗犷的蓝印花布、豪放的磁州窑、耀卅窑,舍弃了所谓“宫样”,或者说是“闺阁气”真像潮涌一样地出现了像颜体、苏体、米体、黄体那样的笔致雄健、具有大家风度的“黑花”。像八大山人一样的明代青花磁器,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几乎是风行到全
-
江西美术社人诚书真好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实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书
中国图书
专业图书
少儿报刊
学术价值
图书精品
填补空白
系列图
精品化
工具书
-
描述:
》荣获“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获国家图书奖,《百年丰碑——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获中国图书奖,《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国巫傩面具艺术》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现代陶瓷艺术
-
作者,你在哪里?——读书的遗憾之十一
-
作者:
朱农
来源:
出版参考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读者服务
中国图书
里?
值得重视
作者观念
图书品种
大作文
版面空间
图书广告
-
描述:
这几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多了。打开报纸的图书广告,林林总总,缤纷五彩。像《中国图书商报》等的图书广告,经常整版十几家竞相宣传,读者徜徉其间,如人书林,令人兴奋不已。遗憾的是,不少广告上的新书,只列书名
-
芙蓉出水满池香: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简记
-
作者:
伍杰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图书
共和国缔造者
原创
发展历程
文化景观
中国通史
知识经济
出版人
获奖图书
-
描述: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20世纪最后一次图书大奖——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已经胜利闭幕。获奖的图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文化景观。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有403家出版社报奖,报评图书1291种。按照严肃
-
当代艺术:姜宏光油画
-
作者:
姜宏光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列
布面
当代艺术
光油
国图
油画
-
描述:
当代艺术:姜宏光油画
-
历史的景观 评张新权的油画
-
作者:
赵力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列
布面
当代艺术
光油
国图
油画
-
描述:
出生于1962年的张新权,就像大多数出生于60年代的艺术家一样,既有热情却又渴望温情,充满理想却又忌讳浮夸,内心持重却又积极变化,他们的艺术和人生同样都带有明显的"乌托邦之后"的文化烙印。所谓"乌托邦之后"的一个显著标记就是"历史感",而情感风貌的这种变化无疑也延伸至张新权的艺术创作。张新权的很多创作都与中国近代史有着某种显见的关联:一些作品是对当时图像的直接移用,如2008年创作的《中山舰》;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图像来源相对复杂,但是画家所表达的仍是场景的历史性,如:2003年创作的《十里洋场》,2004年创作的《有轨电车》,2006年创作的《苏州河》,等等。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