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国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多少小“点”可以成就美文
-
作者:
姜有荣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曾经有一个梦想:让同学们冲破“三点一面”(由宿舍、教室、食堂构成的狭小天地)的束缚,走进五彩缤纷的现代生活,去领略世事沧桑,去关注万家灯火,去思辨兼济苍生……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学们除睡眠以外的 80%时间还是要“泡”在“三点一面”之中的,这让我从梦想的云端又跌落到残酷的凡尘,不禁扪心自问:“三点一面”之中难道就真的百无聊赖、了无生趣吗? 一、小观察——蛮有心的 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诚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言:“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其实,“三点一面”之中,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背后都蕴藏着人事、人情的无穷“玄机”和“奥秘”,它在静静地等待着同学们用心去观察、体验和领悟。如: 《后门有眼》就向我们拉开了一幕师生关系的轻喜剧:班头向由 64 个活跃分子组成的班集体下达了“死命令”——上课不准讲话,但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快就将班头的“圣旨”抛之脑后,讨论、争论甚欢。班会上,班头大为光火,一一点名批评,详至每个细节,同学们惊诧莫名。下课后,细心的同学发现教室后门上有一个暗锁换明锁时留下的小洞。
-
聆听生活的音乐
-
作者:
马秀慧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浓咖啡,只有经过耐心的搅拌之后,方能品出香中略甜的精华;也有人说,生活是一个五彩的大熔炉,把幸福、欢乐、悲伤和痛苦熔在了一起,让你尝到酸甜苦辣……但生活的虬须早已在我心底深深扎根,它就像一只缤纷的八音盒,时而激昂,时而亢奋,时而欢跃,时而忧伤,时而汹涌,时而静谧……让你畅听生活的喜怒哀乐之音。 聆听“喜”的清悠 青春是飞跃的奋斗而不是张扬的舞蹈,我们驰骋于茫茫的书海之中,叱咤在一尺见方的试卷之上,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不懈奋斗。终于手中捧上了一张张成功的奖状,身后是一片欢悦的掌声和胜利的喝彩。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我们的耕田,收获了身后的稻粒,赢取了心灵的喜悦,轻轻地流淌在心底,“丁冬,丁冬”,清悠细长…… 聆听“怒”的绵长 青春,我们个性,我们叛逆,面对老师一次次的批评指责,家长的一声声唠叨管束,我们恼怒,心生怨恨,年少的我们便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换来我们愤怒的泪花,泪花的身后是老师、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真挚无私的爱,悄悄地埋在心底,生根发芽。
-
我的家乡沂蒙山
-
作者:
英迪
来源:
少年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博物馆
纪念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近代史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示范基地
市人民政府
教育基地
-
描述: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山……”每每听着这首《沂蒙山小调》时我不由得自豪了起来,因为我的家乡就在沂蒙山区,它的名字叫临沂。 在临沂人民广场的正中央有一座高大的雕塑,它就是“山高水长”的蒙山沂水雕塑,亮丽鲜艳的大红色诉说着这里的光荣传统,我喜欢这座雕塑,我觉得它不仅有着蒙山的阳刚之气,而且也同时有着沂水沂河的阴柔之美。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书圣故里——临沂,这里诞生了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儿每年都会召开书圣节活动,这也更让我懂得有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到处都弥漫着书香墨香的浓浓气息。
-
包豪斯的“教”与“学”
-
作者:
舒普·弗里默特
汪建军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
表现性
主体
可能性
包豪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
主观性
艺术家
战争
-
描述:
艺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从剧作到歌剧,从电影到书籍封面,从诗歌到小说,从广告海报到绘画,从雕塑到建筑,都可概括为象征主义艺术。象征主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表现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其象征的内容传递着时代的信息:帝国主义、国际军备、大战准备。而当战争真的爆发时,一切禁锢都被冲破,个体从其确定性中撕
-
工农路杂事(五篇)
-
作者:
罗灵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
描述:
罗灵1972年生于湖南汨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顺德容桂工农路16号创建工作室。先后参与策划“视觉就是经济”当代艺术展,并以工农路老工业区为题材创作油画,在国内外多次获奖。油画作品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冷冻厂 冷冻厂在东堤路8号,靠近工农路。在2001年的时候,那时公司涉及到冷藏食品的储存,大量的货没有那么多的冰箱放,于是通过朋友找到江边的冷冻厂。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顺德容桂居然有这么老的工厂,在我的心中,只是一条老街而已,没有像今天这样,在里面倾注那么多的情感。 冷冻厂实际是一个冷冻仓库,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冷冻仓库,用来储存食品之类的;另一部分是冷藏的仓库,主要是保鲜;第三部分是制冰,每一块冰大约有二十多公斤重,体积将近有0.3个立方,有时候堆在仓库里,就像一座大冰山,玉洁冰清,蔚为壮观。每天可以看到很多人骑着摩托车来拖冰,一大块冰绑在摩托车的后座,出了冰厂的大门,拉到肉菜和水果市场,用作食品保鲜。也有用碎冰机将冰切成手指头大小的颗粒,一车一车地拉出去。冰厂的生意十分好,人来人往,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即使是冬春两季,他们也照常有生意做。
-
陈丹青散文三题
-
作者:
陈丹青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
描述:
陈丹青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同年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他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1982年,以其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在维也纳 一 那天午后寻到贝多芬的家,下雨了。老公寓门洞空无一人,天井亮着。他的寓所是在四楼,石梯旋转而上,二楼、三楼,楼道昏暗,朝向天井的排窗透入雨湿的光,家家门户清寂,关闭着,小门廊摆满户主栽培的植物。上到四楼,门首小牌写明下午开放时间是两点,我来早了,贝多芬不在家。 细读告示牌,这小小纪念馆划归维也纳全市博物馆系统。博物馆入口有厅堂,有坐椅,走动坐等都无妨;这里是住家的公寓,此刻才过一点钟,我像是私闯民宅的人,端着照相机,悄然踌躇,天井雨声响亮。仰看天井上端19世纪的屋顶和烟囱,贝多芬天天出入,想必瞧一眼吧:第四、第五、第七、第八交响乐,还有他那部艰难的歌剧《菲德里奥》,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
“公仔佬”的绘画人生
-
作者:
钱贝妮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
描述:
爱画油画,更爱画公仔画;爱喝早茶,更爱吃炸芋角;爱同在编辑部的贤内助,更爱三个聪慧美丽的女儿;爱当政协委员为人民服务,不爱炫耀吹嘘;他是老广,他叫“公仔佬”黄增立。 ——题记 多少人的记忆中还存留着蹲在书摊旁,如饥似渴地读着“公仔书”(广州方言,即连环画或小人书)的童年记忆;多少人从公仔书里认识了三国水浒,读懂了仁义道德;多少人又从公仔书里汲取了知识的甘露。这小小的书里究竟承载了多少人的情怀? 在广州,就有这么一个画公仔书的“公仔佬”,他叫黄增立。 在黄增立那个面朝珠江的大客厅里,黄增立拿出一本当年广州美院附中的同学作品录,向笔者讲述他的绘画人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一心追逐自己的美术梦想的黄增立读完美院附中又考上了广州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70年代,专职负责美术创作,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下乡的广美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创作,完成了至今都认为是高水平的连环画作品;80年代,他在广州担任杂志美术编辑、美术总监,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周未》画报等出版社、报刊上出版发表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深受读者的喜爱,并频频获奖与展出,前不久更是将自己的作品集结出版,反响热烈。
-
在这里
-
作者:
柳宗宣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劲堃
广东美术馆
爱国主义精神
伍启中
主题创作
壮丽史诗
中所
邓超华
美术作品
-
描述:
柳宗宣湖北潜江人,曾教书15年。1999年移居北京,受聘于中国青年出版社,在《青年文学》杂志当编辑多年。现居武汉,供职于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这座城市在使用硬币。在街头,随处可见:人们慌乱地在谋生,不顾一切。我看见麦当劳快餐店的广告语:我要吃,我要吃。从北方回来,还要去卷入生存之争,不由自主的,但这在另一个我看来是非理性的。 现在我到了武汉,在这里行走生活呼吸,但在一瞬间回到北方,我的一个个自我抽身回去,在彼处问话我。它们在南北两地张望打量——从北方托运回来的连接屋顶的图书和过去房子里的油画,它们保持了变迁生活的某种稳定性。而我的鞋子们回到新居的柜子里,它们从北方同时行走回来。 在小区的椅子里闲坐。月亮依恋着高楼一角;像一个病人,我刚从北方回来,身心隐隐带着伤痛。而在甬道行走,碰见桂花的香气。它把你按在了那个瞬间,用它充满魔力的香气把你抚慰,把你多维的生活联通。在你生活的地方能闻到桂花是难得的事了。在生命的游走中不断地与之邂逅。 收集对生活的感觉与意象,这是我的工作。从江大校园外的梧桐树下经过,这是你要与之发生关系的地方,晚境生活依靠之所在,这证明你内心虚弱和植物一样的依附特性。
-
牢记历史不忘怀 再立新功创佳绩
-
作者:
焦庆元
来源:
工商行政管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略平台
爱国主义
伟大转折
红色旅游
中国革命
长征精神
会宁县
中国工农红军
市场主体
教育基地
-
描述: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会宁因此享誉华夏,名垂青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多年来,会宁工商人在长征精神的鼓舞
-
民窑魂魄 青史丹心:从一件民国青花瓷所想到的
-
作者:
徐继红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青花瓷
中华民国
磁州窑
组织领导
彭城
瓷业
民窑
中国人民
二十年
-
描述:
河北磁县的李先生家有一对民国时期彭城磁州窑生产的青花海水云龙纹瓶(见图),瓶上绘制的中国龙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瓶的背而分别题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打倒日本的走狗",落款是"中华民国二十年仲秋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