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园艺博览会】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公共艺术·城市文化:公共观念下的城市景观
-
作者:
张怡琳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形态演变
城市文化
西方城市
户外生活
户外空间
雕塑公园
世界园艺博览会
公共空间
创作需要
-
描述:
艺术是一种不断自我重新定义、构筑的过程。为艺术而设置的传统开阔空间、基座和草坪等设施如今已不是公共艺术的代表。公共艺术的创作需要充满动态、富于变化和互动的环境。公共艺术的介入充当一个"调味品"的角色,以雕塑、公共设施、建筑、影像艺术等开放的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塑造更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也可以为满足公众的精神和文化需
-
天人长安·创意自然: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设计选介
-
作者:
宋林涛辑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灞上
商品交易会
广运门
内河港口
园会
国际盛会
欧陆风情
世界园艺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
绿色生活
-
描述:
2011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举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大陆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是宣传生态文明,提升国家形象的重大机遇。本次世园会的主会址广运潭,位于史称"灞上"的灞之滨,是我国古代主要内河港口之一。盛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曾在此举办了大规模水运博览和商品交易会,展示了唐代商贸的发达和水运的畅通,创世界博览会之发端。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会徽和吉祥物均命名为"长安花",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园区总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标志性建筑有长安塔、创意馆、自然馆和广运门;主题园艺景点分别为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和灞上彩虹;并设有灞上人家、椰风水岸和欧陆风情三处特色服务区;同时将设置展示来自国内外的精美艺术品、雕塑以及珍禽、珍稀动物等,将让人们充分领略园林、园艺、建筑、艺术之美。
-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水龙
西安
世界园艺博览会
雕塑
钢结构
-
描述:
水龙 雕塑高:36米,雕塑长:108米,雕塑重:280吨材质:钢结构,镜面不锈钢《水龙》雕塑解释:水,生命之源,上善若水,道之哲学;龙,民族象征,中华之脉,生生不息。《水龙》,时代呼唤出的心灵创造和深沉思考
-
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璧石
东方红
人造卫星
太湖石
世界园艺博览会
-
描述:
的。此石不但声美(玉振金声,清越悠扬)、色美(五彩纷呈,光亮润泽),其形更美,天上飞禽,地下走兽,人类精灵世上万物,无不包罗,均是不加雕琢,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灵璧石的独特之美:(1)独特的坚贞美
-
白山天池园规划设计:兼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吉林省室外造园方案
-
作者:
其其格
来源:
吉林林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划设计
白山天池园
室外造园方案
吉林省
世界园艺博览会
-
描述:
白山天池园规划设计采用了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以一山一池一瀑一江一湖的抽象形式作为园林的山水构架,提炼白山松水典型景观,营造自然式布局的小型山水园.该园规划了游园8景,分别从园艺、花卉、绿化、园林建筑小品、民族文化、地域环境特色、历史文化艺术及代表性标志物、名人题词等多方面表现人与自然主题,突出吉林省地方特色.通过选择野生植物品种,自然式配置,突出植物造景作用,结合园林建筑及雕塑小品,塑造吉林省有特色的林区气氛,体现人类保护自然,自然孕育人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
-
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环境设计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总建筑面积
象征
自然和谐
世博园
世界园艺博览会
完美结合
综合馆
占地面积
雕塑
建筑造型
-
描述:
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06年5月1日至 10月31日举办,展期184天,主题为“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世博园位于沈阳东部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占地面积246公顷,是历届世园会中
-
“2014年青岛世园会”百果山园区岩壁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
作者:
王立华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果山园区
岩石崖壁
青岛
世界园艺博览会
生态恢复
景观
重建
-
描述:
由于长期开采花岗岩建筑石材,"2014年青岛世园会"百果山园区的花岗岩丘陵上遗留有6处开采石材形成的岩石崖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将这6处岩石崖壁分为坡度70°以下的岩石崖壁和坡度70°以上的岩石崖壁2类,并遵循可行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美学原则,分别提出了2类岩石崖壁景观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其中,坡度70°以下的岩石崖壁可采取底层采石坑回填、"钻孔植绿"与"筑巢复绿"等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坡度70°以上的岩石崖壁可采取布鲁特罩面网垂直绿化技术、人工植生槽与顶部筑营养槽相结合,建造人工流水景观,建造人造雾喷景观,融入雕塑艺术等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