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品市场】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收藏,燕飞民间
-
作者:
阿苗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品市场
民间收藏
明清家具
古陶瓷
华夏文化
璀璨夺目
比较研究
意识觉醒
商品意识
-
描述:
说起收藏,须翻开一部古老的中华史册;民族的兴衰如潮水般逝矣,历史的沙滩上留下了蕴育5000年之久的文化之珠,璀璨夺目。 在国际文化长河中,华夏文化明珠的艳光几乎使“六宫粉黛无颜色”。在欧洲,一块古老的中国城砖展出后,众人排着长队只为能欣喜地触摸一下,这一摸就收费数美元;在日本,从中国学到(包括偷学)的瓷艺已制作得铺天盖地;在葡萄牙,有一个著名的莎玛琪家庭博物馆,专收中国古董并进行拍卖;在东南亚,中国书画一统天下;在英国,早在明、清时代就已派出伪装的“传教士”徘徊在中国的景德镇,其目的路人皆知。老外们甚至愿出天价收买马王堆出土的一根发丝、一尊泥塑
-
油画市场怎么了?
-
作者:
汤传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九十年代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
经营者
市场机制
中国艺术
国际艺术品市场
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确是影响油画市场进一步开拓的严重阻力。但回顾’97中国艺术博览会,油画已成为博览会的主体,由此我们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中国油画认识的提高,市场对中国油画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判断玉器表面的着色是真沁、还是假沁,也是玉器鉴赏家、收藏家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而以琥珀为原料、经火灼烤而成的“琥珀烫”,就是冒充汉玉或三代古玉的一种伪古玉,这种人工的伪沁,不少古玉鉴赏家们不明真相,上当受骗,信以为真故宫博物院的杨伯达先生几十年来通过对文献的考辨、研究并结合故宫博物院所藏实物的验证,指出琥珀烫是苏州玉肆的看家本领。这种在玉上伪造黄色沁的方法,由于严格保密、绝不外传,加之少见于文献记载,故后世的骨董商、鉴赏家不知琥珀色伪沁的存在,因此受蒙蔽者不在少数。读了杨文对提高玉器收藏家的辨识能力,将会有所裨益。
-
宜兴精陶集团改造窑炉一年节省逾千万元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成品合格率
隧道窑
国有企业
降低油耗
技改
精陶
产品市场竞争力
陶瓷产品
人民币
-
描述:
只需2h左右,平均吨陶耗油仅0.7吨,一年下来仅在降低油耗上就能省下千把万元。要技改,资金从何而来?他们与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联系,达成了由对方提供预付货款给精陶集团搞技改。该集团利用这1
-
艺市品拍卖“伪”然成风
-
作者:
沙林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威
鉴定人
艺术家
拍卖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
莎士比亚
艺术品市场
东西结合
新出现
拍卖行
-
描述:
多少年来,艺术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垂青,因为他们也能像政客、杀手、妓女;像荣誉、尊严、权威;像宝石、爱情、鲜花……一样被金钱来选择了。一切,与莎士比亚所称的那个具有魔力的东西结合起来,都会有我们不能预料的深远回声。拍卖台斗富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门可罗雀,人们争购电器华服肉品,却很少问津摆在市场上的艺术品,如有人逆流而出,跑画店花个五七百块钱买轴条幅或买张油画,差不多要被人看成精神
-
艺术品消费:走进寻常百姓家
-
作者:
熊雄
来源:
消费经济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松滋市
艺术品消费
画品
消费者
经济条件
外资企业
艺术品市场
社会文明程度
油画
-
描述:
艺术品消费: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