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叹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万家科学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文化交流   六安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工业学院   专业委员会   安徽省   工艺美术  
描述: 的硬顶车篷,只需几十秒的时间,就露出了了它瘦长健美的身材,犹如一名擅跑的运动员。缓步在老旧的厂房区,常会被放置在路口的那些独特的“装置艺术”吸引住。其实,它们本身是废旧机器或某个配件,“这是我们抢救出来
主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万家科学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文化交流   六安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工业学院   专业委员会   安徽省   工艺美术  
描述: 的人一一这张摄自芭堤雅酒店私家海滩的照片,符合了我对人生最美好的憧憬。2010,大家新年快乐,情人节快乐,希望你们如我一般,都能遇到自己最幸福的时光。
电影中的球事
作者: 谭志廷   来源: 网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女主角   网球场   观众   表演者   高于生活   题材   爱情故事   冒险   网球运动员  
描述: 其实人生就是一段球事儿串着另一段球事儿,这道理在电影当中一直都有直接体现。《山楂树之恋》那么纯美的爱情故事里也有球事,女主角穿着蓝色的运动衣打排球,身材玲珑有致,娇汗微微,硬是把男主角看乱了心神,把男观众看直了眼睛。今日所言之球事儿,还得重点说说网球这茬儿,若是敞开了说所有的球事儿,一是三言两语难以言尽,二是其它的球事
油画家杨超
作者: 暂无 来源: 椰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海口市   海南省   会员   广东省   理事   籍贯   徐闻县   美术家   中国美术  
描述: 杨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口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杨超,男,1961年生于海口,籍贯广东省徐闻县,高中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海口
欧盟新政策影响中国家具业出口
作者: 张国萍   来源: 林产工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准   出口   欧盟委员会   中国   生态标签   木制家具   家具业   产品标签  
描述: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关于授予木制家具生态标签的标准的决议——2009/894/EC。生态标签是欧盟规定的一种自愿性产品标签体系,此体系注重于产品的环保,其使用及申请价格不菲,申请标准也较为严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贴花产品已在欧洲市
地板嫁接青花瓷工艺获成功已申报国家专利
作者: 暂无 来源: 林产工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国家专利   实木复合地板   申报   科研人员   艺术魅力   工艺   嫁接  
描述: 瓷器爱好者所痴迷。令人称奇的是,浙江一家地板企业的科研人员经过5年多的研究,巧妙地将青花瓷工艺嫁接到地板生产上,并取得巨大成功,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使用了该工艺的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
张洹传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殊材料   艺术作品   工作室   专业人员   创作理念   艺术形式   突破性   雕塑  
描述: 自2005年张洹归国,至今已有整整五年。在这五年中,张洹一手创建了“张洹工作室”。通过这个工作室,张洹贯彻了他个人艺术的创作理念,吸纳了多种行业的专业人员,通过装置、雕塑、香灰画、木刻门板和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突破性地创造出糅合了特殊材料的当代艺术作品,收获颇丰。
图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橘子洲   浙江省温州市   青年   住宅楼   艺术   壶口瀑布   长沙市   毛泽东   人员伤亡   雕塑  
描述: 200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6周年的日子。长沙市橘子洲景区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落成典礼在橘子洲头隆重举行,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正式揭幕。
丰子恺的意味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周刊·商务快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橘子洲   浙江省温州市   青年   住宅楼   艺术   壶口瀑布   长沙市   毛泽东   人员伤亡   雕塑  
描述: 文/李兆忠 1921年春,已为人父的丰子恺在家境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负笈东渡,十个月后,金尽回国。就是这短短的十个月,奠定了丰子恺日后的人生道路,他有幸成为中国漫画的创始人,而他在文坛上的成名,也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丰子恺当初是怀着成为一名油画家的梦想负笈东瀛的,到了东京领教了西洋美术的真面目后,这个梦想破灭了。他发现,成为一名油画家的成本,决不是他这样的家庭所能承受的,而油画创作技术上的苦重,也不合他的性情。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留学计划,由画室里的临摹,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游学。在东京的旧书摊上,一次随意的翻阅,搅动了他的艺术慧根。那是日本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的漫画,简练的笔墨,将日本社会的人间世相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欣喜不已。丰子恺后来这样回忆: “这寥寥数笔的一幅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以此为契机,丰子恺开始了艺术上的转向。回国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丰子恺像竹久梦二一样,用毛笔在纸上描下了“平常所萦心的琐事细故”,这一下不得了,他感受到一种母亲生子后的欢喜,周围的同事朋友见了,也惊喜不已,恩师夏丐尊连连称好,鼓励他多画;文坛风云人物郑振铎见了这些作品,如获至宝.为其“诗的仙境”和“写实手段的高超”所征服,将这些作品发表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周报》上,并加上“子恺漫画”的题头。“子恺漫画”从此风行全国,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位被称作“漫画家”的画家,就这样诞生了。 无独有偶,就在丰子恺将竹久梦二的漫画介绍到中国不久,他的《缘缘堂随笔》也被以同样的方式介绍到日本。翻译《缘缘堂随笔》的,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以惟美著称,不遗余力追求传统“日本美”的日本大作家谷崎润一郎对丰子恺的推崇更能说明问题。在专为《缘缘堂随笔》撰写的评论里,谷崎这样写道: “仅仅读了译本一百七十页的小册子,著作的可爱的气禀与才能,已可窥见,这本随笔可以说是艺术家的著作。他所取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丰子恺读到这篇文章后,感到一种异样的荣幸,喜不自禁地发出“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慨! 谷崎的这种解读带着鲜明的日本特色,精到敏锐的同时,与丰子恺的本来面又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如果说《缘缘堂随笔》的艺术风格是“以小见大”,有中国文化浑厚博大的底蕴的话,那么谷崎欣赏的就是将“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变成艺术的“趣睐”,体现了日本美学“以小为美”的特色。然而,日本趣味也好,中国趣味也好,都是东方趣味,彼此有着内在的相通。这种相通往大里说是“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生命哲学,往小里讲则是对“生活的艺术”或“艺术的生活”的追求。丰子恺与竹久梦二的强烈共鸣,吉川、谷崎对《缘缘堂随笔》的由衷喜爱,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摘自《世界知识》 文/马未都 幸福是什么? 当你屡次三番地求爱,终于得到对方同意的时刻;当你正为贫困发愁,瞬间获得巨额头彩的时刻;当你身陷囹圄,法官判你无罪的时刻:当你罹患绝症,医生告诉你诊断错误的时刻;当你饥肠辘辘,可以饱餐一顿的时候;当你冻得瑟瑟发抖,被允许进入一间暖和房屋的时候;当你孤独不爽,亲朋好友打来慰问电话的时候;当你身处震区,接到矿泉水方便面的时候一 这些大幸福、小幸福每个人都会遇上,尤其小幸福,每天飘然而至,令人不能觉察没有苦难的时候,没有人懂得幸福。其实,我们每天生活在小幸福之中,只是浑然不觉 记得1985年冬天,一天夜里我被叫去看古董,回来时已是下半夜了,我骑着自行车,又累又冷又饿,远远看见路灯下一卤煮火烧摊,冒着诱人的蒸气,我迫不及待地过去,支上车,坐在条凳上,等待那碗至今想起来仍很诱人的北京名吃。摊主上了年纪,看着比我父亲还大。他冻得通红的手熟练地切着火烧,笑呵呵地问我:要一个火烧还是两个? 那天夜里,在北京的马路边,再未遇见一个路人,只有我们爷俩,他做我吃,边吃边聊。我知道了他半夜出摊仅为替儿子结婚筹款,四个儿子,就剩老小,结上婚老爷子就幸福啦!那天聊的什么差不多都忘了,但有一句我记得清楚,老爷子告诉我:人哪,只有享不了福,没有受不了罪。 摘自《马未都说》一书
吴冠中的吝啬与慷慨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周刊·商务快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橘子洲   浙江省温州市   青年   住宅楼   艺术   壶口瀑布   长沙市   毛泽东   人员伤亡   雕塑  
描述: 文/赵士英 吴先生从不讲究吃穿,一生精力都用在绘画创作、艺术探索和艺术创新上,物质生活特别简单。在作品进入市场后,吴先生完全有条件改善现有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是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海会贤楼的大杂院里,他住着两间平房,房子像火车车厢,一间是孩子们住着,另一间是吴先生和老伴朱碧琴用,还占了半间用木架子放画,星期天和节假日夫人带着孩子们出门,把吴先生反锁在屋里画画,作品《向日葵》、《木槿》等就是在那个地方画的。六七十年代,他骑自行车背着画箱,从后海的家到光华路工艺美院上班。他戏称有一辆不喝汽油的铁骑宝马。现在吴先生住的方庄寓所也不过百平方米,几年前还是水泥地,还是孩子把他哄出来做了最简单的装修。他有一间自称袖珍的画室,大概十几平方米,画大画始终铺在地上,一边画一边卷,许多中小彩墨画和油画多在这里画的。 1995年夏天,我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吴先生和夫人在雨中等了一个多小时打不到车,后来加两倍的钱才找到一个出租车,到了美术馆的时候,两个人身上都淋湿了,大家看到他们都感慨万端。 不了解吴冠中先生的人往往认为他一毛不拔,向他索画是不可能的事。其实不是这样,过去《美术》杂志有一个摄影师老付经常给吴先生翻拍作品,吴先生主动给他一张尺幅很大的彩墨精品,画得特别精彩。后来老付的爱人生病,经济困难想把画卖了,征求吴先生的意见,吴先生很高兴地说:好,能起作用就好。像这样给朋友送画的事经常有,但是他从来没有为了自己打通关系给别人送画。 吴先生平时也很关心社会和当代艺术的发展,有一次他打电话约我陪他到宋庄画家村看看,我当时在电话中说你别去,你目标太大,引起是非怎么办?后来他还是自己去了,他想了解一下不吃皇粮靠作品生存的北漂艺人的现状。 吴先生为人处世观点明确,态度鲜明、表达直白。许多时候说话心无顾忌、口无遮拦,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出于真心和善意就行。生活中,他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也非常脆弱的人,三年假画官司浪费了他宝贵的光阴,不能画画使他万分痛苦。他视画如命,假如不能为艺术而生,那就为艺术而死。 1996年全国政协第八届四次会上,我写了一个关于“建议建立吴冠中美术馆”的提案,征求吴冠中的意见时被否。吴先生说:“我不修那个庙。历史是无情的,等人死了以后所有的权力、地位、名气等光环都没有了,这个时候艺术作品自身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上世纪90年代末,吴先生从西班牙回来,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委拉斯凯支、戈雅、毕加索、米罗、高蒂的主要代表作品都留在了自己的祖国,而他们的艺术却是属于全世界的。一向视画如命的他,近两年把自己一生的代表作品无偿捐给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他这一举措得到了夫人和三个孩子的全力支持。吴冠中说:“我不怀疑自己捐赠的作品中有一些可能将来被历史和人民淘汰,我唯一的目的是作品能够真正走到人民中去,接受人民的评判。”这使我想起了60年前,他回国前写给吴大羽信中的话: “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60年后的今天,吴冠中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草,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奶也应属于祖国和人民。”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1 2 3 ... 51 52 53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