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后】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4 条
-
“祛魅”后的“建设”:中国油画中后现代因素的呈现
-
作者:
杜少虎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
后现代
中国油画
-
描述:
后现代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内产生的文化思潮,是工业社会中以人类为中心、以西方为中心发展至极致时的替代性选择,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幻象。这种时间上的分界,使得先在的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相区别,而后者
-
浮躁中的清醒——试论“后新时期美术”
-
作者:
英若识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代”
文学
“后现代主义”
画家
多元互补
后新时期
丫环
美术家
油画
语系
-
描述:
地、从容不迫地判断现状和估计未来,诚为公认的难题。要说艺坛许多人陷于手足无措、举止失据,甚至说已普遍存在痛心疾首的失落感或“败落的尴尬”,恐怕也不为过。 国际上已提出不少年的“后现代主义”,近年似乎“终成大
-
元代字画及其行情
-
作者:
朱浩云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绘画史
钱钟书
承前启后
行情
笔墨情趣
元代
文学修养
字画
-
描述:
整个元代尽管不到百年,但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笔墨情趣,融书法入画,强调文学修养和诗、书、画的统一,开创了文人绘画的新纪元。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
神奇的明正德青花缠枝龙纹葫芦瓶
-
作者:
张峻基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青花瓷
历史环境
家族
海外
龙纹
特别报道
葫芦
后裔
瓷器
-
描述:
世上万事万物,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笔者作为辛亥后裔和黄埔后裔,旅居海外,时时感怀祖国和家族在那段激荡壮阔的特定历史环境中的非同寻常的境遇,内心总有太多的感慨和遗憾。拂去历史的尘埃,掩上前辈鲜为人知
-
明青花瓷人物纹饰的文人趣味
-
作者:
刘叶枝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青花瓷
历史环境
家族
海外
龙纹
特别报道
葫芦
后裔
瓷器
-
描述:
明代是我国青花瓷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瓷画装饰艺术受当时文人画风的影响,瓷绘以写意为多,风格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趣味。而呈色既淡雅又浓重的青花钴料为实现这种文人趣味和笔墨韵味创造了极佳的物质条件。这种文人审美趣味在明代瓷绘中的人物纹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人物纹饰亦特别丰富多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青花人物纹瓷器,在此精选几件以供鉴赏。
-
蓝姓后裔的一段痛史 安徽繁昌元瓷窖藏探谜
-
作者:
王承旭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青花瓷
繁昌县
龙泉窑
窖藏
后裔
安徽省
出土
-
描述:
价值。繁昌窖藏共出土瓷器25件(图1),其中包括储酒器3件:青花云龙纹兽耳大罐1件,青花孔雀纹兽耳盖罐1件,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1件。饮酒器14件:青花
-
云之境界
-
作者:
李立宏
Cartier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境界
陶瓷材料
中国传统
表达方式
艺术家
后现代
自我更新
传统特色
作品创作
-
描述:
艺术家李立宏的作品大多运用中国传统的陶瓷材料和纹样来表达当代生活的理念,在不经意间让人感到美丽的作品后有一种幽默,一种思考。传统和现代在他的作品中和谐其存。他认为"现代、后现代根本不是传统的敌人
-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珍藏
-
作者:
晓源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太后
艺术性
龙门石窟
艺术作品
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创作者
艺术品
堪萨斯
中国文物
-
描述:
堪萨斯是美国中部一个不大的城市,素有美国七大中国文物集藏中心之一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在该城市。从前广场远看过去,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显得很庄重,爱奥尼亚式的石柱是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风格,以及新建的用玻璃做幕墙的现代展馆,都充分彰显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内涵。 此次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之行,原本不打算拍照,只专心观摩,但当那些精美文物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哪经得起诱惑,端起相机就是一通猛拍,任何一个美的角度都不想放过。博物馆的管理员那鹰一样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我,好在我懂规矩,不用闪光灯,不触碰展品,保持一定距离,倒也相安无事。当然,结果不出所料,拍了200多张,只有十几张还算能看,心里不免几许失落之感。 参观博物馆,“看”是重要的,“思考”也同样重要。我就经常在参观时,以博物馆的实物未对照自己的藏品,收获颇丰。比如,同样是元青花:早期的和晚期的有什么区别,本土的和远销海外的有什么区别?同样是大明宣德款的青花,在发色、纹饰、款识乃至锡斑上有什么异同…无数的问号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在这些实物面前,往往思维是最活跃的,且不同凡响;灵感乃至真知灼见,多在这个时候涌现。
-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竹刻
-
作者:
杨蓉
赵凡奇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清代
博物院
收藏
山西
艺术
工艺品
竹刻
-
描述:
竹刻在明代后期从普通工艺品中超拔出来,上升为一门艺术,形成不同的流派。濮仲谦追求竹器的天然趣味,不事刀凿,勾勒刮磨,“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朱松邻精于雕镂、工巧绝伦,其怍品“因形造境,无美不出
-
中国私立美术馆的新纪元 《侧卧的裸女》拍卖背后的思考
-
作者:
张少华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迪里阿尼
赫布
拉雪兹公墓
表现主义
裸女
艺术品市场
超现实主义
纽约苏富比
后印象派
珍妮
-
描述:
诺,1920年1月24日逝于巴黎。在荣耀降临的时候,死神将他召去”“其妻珍妮·赫布特尼(Jeanne Hebuterne),1898年4月16日生于巴黎,忠贞不渝的伴侣为他奉献生命。”简单的墓志文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