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各种】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里尔可艺术随笔集 永不枯竭的话题
-
作者:
奥 里尔克著
史行果译
来源: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艺术
各种画
绘画
-
描述:
在这一大群探寻者当中也有坦诚者与装模作样者,前者将他们发掘出的成果谦逊地默默应用在实践之中,而后者在每次有所发现时都确信自己——不是发现了最适合自己本性的表达方式,——而是找到了,艺术。他们阐发长篇大论,带着征服者盛气凌人的腔调,对于其他不同的观点,最多施舍一点嘲弄的怜悯。这些谋求王冠的人往往损害了自己,无意中成了他们自己造作风格的牺牲品,愤世嫉俗,直至毁灭。最好的例证便是霍尔茨和施拉夫。他们每5年发现一次艺术,满腔热情的他们根本没注意到这艺术每回都与上次那个不太一样。他们当年联合阿德勒、阿兰特、卡尔·韩克尔、R·M,冯·施德恩等人,打着现实主义大旗开展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还有其必要性,重885年由“现代诗人”组成的勇敢的义勇军为开创新时代也做出了贡献。当年的老将如今大都还很聪明,没有因—再提当年勇而削减了自己的功绩(J典型的是,他们当中有些人,如韩克尔和施德恩,已演变成原先遭到他们那般鄙视的出版商的一员,并且不愁衣食,现在只是由于竞争还互相抠眼珠子。但阿兰特、霍尔茨和施拉夫却忘不了过去的荣耀。在42本诗集和一些气急的杂志与文选上,阿兰特先生一直不停地努力证明他本人的重要性,他每年都要看到好几次伟大的黎明来临,感到自己是荒原中的预言家,一会儿朝这个人,一会儿向那个人发出数页长的挑战书,因为倘是有耐心的人,是可能从阿兰特的42本书里精拣出一本可以为他做证的艺术小册子来的。霍尔茨则不同。他的才能要少得多,只是在形式上占据更高地位。他身上得必须得到承认得最好得东西是上帝通过施拉夫(我指的是约翰尼斯·施拉夫)赋予他的,施拉夫具有深刻得多的更加艺术化的本性。我觉得这两人的关系类似于勃伯的天鹅、马汀·奥皮茨与比他伟大得多的同代人保尔,弗雷明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施拉夫比霍尔茨更早摆脱外在的压力,现在开始讲自己的话,当然,已经够晚了。霍尔茨绝对需要一位同志,一台声调精细的仪器,他可以在它上面感到最轻微的震荡,这恐怕是他在生活的交响乐队中从未觉察到的。假如这仪器不是可怜的约翰尼斯·施拉夫的话,还有一个更加柔和的人——葛尔哈德·豪普特曼,他想必会接替这个角色。差一点就这样了。因为年轻的豪普特曼对自己的道路和意愿一无所知,他时而做雕塑,时而写激昂的宏篇长诗,他一定曾一度把这个严峻而狡猾的理论家当作了救世主。他同意与霍尔茨一道创作一个剧本,他们共同商讨了《在日出前》的大致轮廓,最后,敏感的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