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声音艺术简史(人物志)
作者: 费婷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音艺术   异长   口供   叶氏   易州   明补   旧价   人物志   简史   米易  
描述: Ros Bandt——国际著名声音艺术家、作曲家、研究者及学者.她是交互声音装置、声音雕塑的先驱,并且创造了声音运动场、空间音乐系统以及一些世界性的声音装置. John Coge——美国著名作曲家、哲学家、诗人、音乐理论家、艺术家、版画家、霉菌学爱好者以及蘑菇收藏家.他是机会音乐(chance music)、电子音乐以及不规范使用乐器的先驱,是战后先锋艺术的领导者.批评家称赞他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Brandon Labelle——艺术家、作家.他的作品是在探索声音和社会性之间的空间,利用表演和现场的建筑来创造性地补充现存的环境.
“打江山”与“坐江山”的逻辑——走马中原看历史(札记之~)
作者: 鄢烈山   来源: 同舟共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叶氏   逻辑   历史   巩义市   中原   执政为民   石窟寺   河南省   黄河中下游  
描述: 口鄢烈山 “中原”,广义指原野(“原中”),多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如今常狭义地指河南省(亦称“中州”)。从1976年春到信阳,上鸡公山,我先后5次到过河南省,游览了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等地,都是来去匆匆。 每次踏上中原大地,心中就涌起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车过山川关渡,闻其名如行梦中,《诗经》的名句、《史记》的名篇、《三国》的名人,都仿佛变成了影像复活在眼前。 2010年4月下旬,河南濮阳市成立网络文化协会,我应邀参会与当地网友交流,趁便又在中原大地看了一些名胜古迹,且按走马观花的时序依次择要道来。 康百万庄:什么叫为富有仁 康百万庄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及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辛丑年慈禧太后从避难的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行宫和御道等,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廷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 “康百万”这个名号就传开了。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地主庄园”。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文彩庄园,名气比它大得多,但论规模在它面前只能算是“小巫”。所谓“地主庄园”,其实在中国没几个真正经营土地的大地主,要么是皇亲勋贵、达官显宦靠封赏圈得,要么是做豪商巨贾赚的钱。只因为国家“以农为本”,高官也要衣锦还乡、叶落归根,有权有钱的都要将权势和钱财置换成土地传世,才都变成了“大地主”。刘文彩靠的是他做军阀的兄弟并当袍哥老大而敛财,康百万家靠的是“尽忠发财”——这四字是庄园里介绍康家兴衰简史的一个标题。从明初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居此地,到清末民初败家,从抗战中十八世康庭兰中兴失败饮弹自尽,到1949年之后仍被划为“地主”成分,康家兴衰史历500多年,近20代人。红顶商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胡雪岩,经历怎比得上康家十几代人的故事丰富多彩? 在中国经商若想处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官方背景或者官商合作,这不值得多说。若得罪官府,你积累了再多财产也会转瞬成空,否则康家在走下坡路的乱世,也不必下那么大本钱讨慈禧太后欢心。但是,康家能保有十多代的富有,除了小心处理风云变幻的官民关系(比如帮朝廷“输财靖难”),除了散财求免众乡邻的妒害(比如做治水和办学等“造福桑梓”的慈善事业),除了商业上的经营管理有方,能做这么大且罕见地持盈保泰这么长久,它应该还另有传家之宝。 正对着依山而建的城堡门洞,有一座照壁式的联体砖房,墙上的浮雕是“积德乃昌”四个字。这种套话能信吗?好比如今,看到政府机关大院墙上刷着“为人民服务”、 “执政为民”之类标语口号,就会当真吗?但是,当我走过长长的城门隧洞,进到类似于瓮城的堡子庭院中,便看到院子一角“耕读人家”砖墙屏风一侧的奇景: “叶氏井”。井旁的文字介绍写道:“此处原为叶氏所居,名叶氏胡同,井为叶氏先人所掘,泉水汩旺而甘洌。清乾隆甲午(公元1774年)洛水暴涨,叶氏庄园被冲毁,遂移居他乡。康家为扩充家院,买下荒园,并出重金买井,叶氏卖园不卖井,从此在康家庄园中有一口叶氏井。” “叶氏井”的存在,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我们祖先关于产权神圣观念的案例,不如说是为康家立的道德牌坊——比那些巍峨的贞节牌坊更高大,更有人性,更有现代性。这样的为富有仁,正是康家能富到十几代不败的传家宝之一吧。现在,不仅应当让房地产商来看看什么叫尊重产权,更应让各地的市长、县长也来看看这“叶氏井”,明白什么叫“和谐社会”。 拾级上去是康氏主宅区及花园。背山远眺是洛水两岸的田园和人家,而立足之地的围墙却是城垛。我在这城垣与楼舍间转悠,欣赏一块块牌匾和碑刻上的书法。其中有一块匾,中间题词是“景仰公平”,看落款是“巩县山陕会馆敬制大清同治五年……”。“山”是山西, “陕”是陕西, “山陕会馆”即两省籍商人的商会。清代民间商会相当发达,记得我在苏州的横塘也见到过山陕会馆。那么,这里说的“公平”应当是“商战”中的公平竞争,即不恃强凌弱,不掺假耍奸,等等。 “公平”作为价值观,近两年才被我们在理论上当作一回事,如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实现公平正义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前些年我们一直讲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公平”的地位就像小妾,实际地位自然是与小妾相反,不会被老爷宠爱。现在讲公平正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甚至在官员中和者也不多。可是,我们的古人,早就“景仰公平”了! 面对石窟寺:羡权势还是哀民生? 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南河渡镇寺湾村,现存洞窟5所,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碑刻题记200多块。这里的规模虽比不上云冈、龙门,但小巧玲珑、惟妙惟肖则举世罕见。据说北京人民大会堂天花板上的莲花图案就是模仿石窟寺内的莲花图制作的。 一个洞窟门两侧石壁上有三层绝美的浮雕——帝后礼佛图。“构图之协调,刀法之熟练,造型之逼真,匠心之独运,实乃绝无仅有,堪称国家之珍宝,艺术之绝品”。该浮雕有纪实性,也有特殊的历史认识价值。中国四大著名石窟,洛阳龙门、大同云冈、天水麦积山和敦煌莫高窟,莫不大兴于北魏。读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便知其时崇佛之盛。北魏上起太和( 477-499)末,下至永熙(532-534),四十年间,仅洛阳城内外修建寺宇即达一千三百余所。这些浮图无不建筑壮丽、装饰华美,耗费了多少人工和银两!若非帝王所好,顺风激靡草,倾举国之力,焉能成就如此不急之务? 非独北朝帝王如此,南朝君王溺佛不遑多让。至晚唐,犹有杜牧所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梁武帝好佛,造浮图,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日萧寺”,这就是后世指佛寺为“萧寺”的典故由来。我们今天所赞叹的这些“艺术精品”,不过是劫后余烬。多少社会财富和“艺术品”在战乱中被毁灭了,这是谁之罪?试想,皇帝要人们不顾今世生活抛家别亲去服苦役,到处凿山挖洞塑佛,为他修来世之福,人们的忍受难道没有极限吗?当暴乱发生,大家得到发泄积怨的机会,还跟你顾恤什么艺术不艺术。 那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唐代诗人陈子昂,以诗劝谏佞佛的女皇武则天,道是“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他要皇帝秉天下为公之心,执政为民,不要搞这些极尽奢华的建筑和雕饰工程,并直斥皇帝搞这样的工程是“夸(耀于)愚(民)”,是“矜(炫自己的)智(慧)”,都只能适得其反。 诗人说的也许对,但帝王们不这样想,他们更信西门庆拜佛布施的逻辑: “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我们今天观赏石窟这样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兵马俑之类帝王殉葬品之时,是该歆羡调动资源的权势呢,还是哀暴政下的民生之多艰? 其实,这个石窟寺最独特的是,石窟前孤零零地树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河洛神踱”四个魏碑体的字。神奇就在于书碑者并非什么名人,居然保存到今天,还未被换上境内外高官大吏和鸿儒大师的“墨宝”。此四字乃“陆军第一六六师步兵第二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陆军步兵少校叶金饶题”,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次丁丑孟秋月吉日”。在历来等级森严、有“官大学问大”传统的中国,能有这块碑传下来,难道不是奇迹吗? 皇陵:独裁者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北宋皇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太祖之父赵弘殷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勋责,共有陵墓近千座。 我们看的是位于市中心的永昭陵,埋的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陵园的地面建筑很壮观。一圈高大的城墙,中心是一个大坟堆。几个城楼、角楼很是巍峨,胜过北京的明陵,一应石雕或扶正或粘接或重塑,也壮硕有气势。道路建设甚良于行,园林绿化也颇养眼,我们便绕围墙走了一大圈。 我们所见的陵园,是巩义市政府的仿古建筑。难得地方官复修这城内的永昭陵园,不为借题赚钱,只当市民的休闲公园,不收门票。 回粤读到《郑州晚报》记者的报道,说巩义市西村镇西村北侧的赵匡胤陵墓, “高大的墓丘上长满了酸枣树和荒草,在周围青青的麦苗的映衬下,显得古老与荒凉”。记者借游人之口说: “一个开国皇帝埋在这里,又有这么多的石刻,不开发和保护真让人不可思议。”我想,对于幸存下来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