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台阁体】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苏州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选赏
-
作者:
王振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珐琅器
剔红
官窑瓷器
馆藏
明清
佛教造像
苏州
台阁体
-
描述:
明清两代,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复兴透过遗存后世的经典文物仍然辉映出夺目的光彩:繁艳丰润的剔红漆器、端丽的台阁体书法、闲雅清新的御笔书画、灿烂华美的铜鎏金佛教造像、耀目的金玉器与莹润富贵的珐琅器其价可与古敌,而此时工艺登峰造极的精美珍瓷开始跻身于收藏追捧的行列。苏州自南宋以降,逐渐成为东南首邑,财赋甲区,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鉴藏文物之风盛渥,藏家辈出,精品不绝。 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就藉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60年元旦,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文博几代人60余年孜孜不倦的努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襄助,筚路蓝缕,涓滴不弃,目前瓷器类藏品已达2000余件组,并已颇具规模,其间不乏精品。此次苏州博物馆精心策划,遴选出138件明清两代瓷器精品,并集中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中国最为“妙彩繁花”的时期,以明清景德镇官窑为主,辅以丽水、永嘉一带龙泉窑、福建德化窑、广东石湾窑等相系珍品,并根据藏品特质,提取“妙彩繁花”之器中精髓,按照釉里红、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釉彩变化,注重瓷器纹饰中所反映的古代场景故事与寓意,将藏品依次铺开、巧妙有序的陈列在展厅的艺术空、司氛围中,使得观众最大程度的把注意力导向展览,集中在这些反映各段历史时期风貌的经典杰作中来。
-
国画\瓷器\二轮转
-
作者:
杨晓茅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珐琅器
剔红
官窑瓷器
馆藏
明清
佛教造像
苏州
台阁体
-
描述:
豫章城内,画家圈中能够排在前列的朋友,树平兄算是认识有些年头且交情颇深的一位。那时的他,没有现时饶舌欢喜说俏皮话。属萍乡人的他,一头长发颇具艺术家范儿。上世纪80年代初,树平供职于江西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组。经他手绘制的《小猕猴》画刊,栩栩如生的人物画深得国内众多小读者喜爱。那些80后的粉丝成了最早一批树平兄的拥趸。 世事难料、人生有缘。上世纪90年代初,我和树平兄成了“业余”同事。两个已经不再年轻装嫩的纯爷们,确为生计与职业所累,学着拉腔拉调,仿佛回到未变声期的花季,为祖国的花朵如法炮制催其成长的精神佳酿。我充满少年体的文章,树平兄艺术味十足的连环画,随着《小猕猴》画刊的出版发行,让国内外天真烂漫的80后少年爱不释手,可以说他们是读着树平兄连环画长大的一代。 十年前,树平兄势力范围还未波及影响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瓷上作画还是他个人,一个没有孕育成熟的胚胎和梦想。 记忆中,有次在南昌滕王阁朋友雅聚。时隔七八年未见,树平兄略微显得有些发福,酒量却依旧如初,满桌的老朋友怀旧谈笑风生。道上业内常有关于树平兄的艺术信息贮存脑海:由他参与绘画的《画说资本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南昌画院举办画展;北京中南海收藏国画作品,树平兄的绘画艺术无孔不入真是了得,影响改变着都市人们的生活品味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