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古建】搜索到相关结果 326 条
-
麦地里的飞檐
-
作者:
秦里著
来源: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简介
中国
木结构
古建筑
-
描述:
跟随老木头的行踪,驱车遍访中国大地上现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足迹走过了仅有的四座唐代建筑、四座五代建筑、八座辽代建筑、几十座宋金建筑以及现存的一百四十多座元代木构中约七十座有代表性的建筑。旅行者做了大量的案头资料阅读和实地考察考证,然后用玲珑剔透的文字和略显稚嫩的镜头,呈现出散落在中国乡间田野里的建筑瑰宝,发掘出古老建筑所蕴涵的坚韧而昂扬的生命力。
-
古建筑物防雷措施探讨
-
作者:
龚阳森
曾晓波
来源:
中国科技信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防雷措施
古建筑物
探讨
-
描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众多的古建筑物。为使这些古建筑物减少和避免遭受雷击侵害,更好地保护好它们,从分析古建筑物的现状以及雷电侵害的方式和途径出发,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古建筑物抵御雷击灾害的措施。
-
古代陶瓷雕塑艺术
-
作者:
刘春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品种
景德镇
陶瓷雕塑
审美意识
描绘花纹
作品
雕塑艺术
古代陶瓷
中国古建筑
瓷器
-
描述:
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瓷器的国家,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制瓷艺人的审美意识不断地加强和提高,瓷器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 在这些造型千变万化、釉色丰富多彩的瓷器品类中,“瓷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傲立于众瓷中,它一经问世,立刻博得了人们的赞赏与钟爱。
-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
作者:
暂无
来源:
行游数码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虹桥
汪口
理坑
婺源县
中国
旅游资讯
古建筑
束代廊桥
鸳鸯湖
-
描述: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那里有“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宛如棋盘的明清古村落.田间、小溪、翠竹、古木、驿道、拱桥、飞瀑……一派田园牧歌意境。婺源组画大体可分三幅:东面田园风光,北边的建筑村落,两面的湖光山色。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陈从周大胆质疑保圣寺罗汉塑像雕塑年代
-
作者:
王炳毅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王殿
顾颉刚
彩塑
罗汉塑像
质疑
唐代
美术史
雕塑家
吴道子
古建筑
-
描述:
江苏吴县甪直保圣寺的十八罗汉,相传为杨惠之的遗迹,名闻天下。明代《甫里志》(甪直故名)称:保圣寺大雄殿内供有释迦牟尼,旁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神光闪耀,形貌如生,诚得塑中三昧
-
用特色彰显城镇魅力
-
作者:
付松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
相结合
仿古建筑
竹园乡
彰显
大方县
小城镇体系
特色小城镇
文化遗产
-
描述:
大方县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特色彰显魅力青瓦白墙,红檐木窗,假山亭台,浮雕画廊,青石方砖铺砌的街道,排列整齐的仿古建筑,屋脊的牛角宝顶,墙裙的图案纹饰
-
世界八大奇迹
-
作者:
阎文
来源:
北京物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亚细亚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林匹亚
古巴比伦王国
文化艺术
亚历山大港
陵墓
空中花园
古建筑
公元前
-
描述:
东部沿岸地区公元融三世纪以前完成的七顶宏伟的建筑和工艺高超的雕塑作品。以下按各自完工先后时间为序:(1)埃及库夫王的金字塔;(2)巴比伦城的空中花园;(3)以弗所的阿尔特米斯屈;(4)奥林匹亚的宙斯雕像
-
数字北京 “非建筑”艺术装置
-
作者:
葛丽丽
方振宁
来源:
缤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迹
数字北京
艺术
吸引
装置
数字影像
信息时代
古建筑
雕塑
奥运会
-
描述:
是什么东西让人受到吸引?被一朵花,一张脸,或是一片美景吸引,没有理由可言。甚至被看起来不是特别美的东西所吸引,譬如古建筑遗迹.可能也不明所以。为什么某座建筑用特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也许,被称为非建筑的数字北京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
数字北京——“非建筑”的艺术装置
-
作者:
葛丽丽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迹
数字北京
艺术
吸引
装置
数字影像
信息时代
古建筑
雕塑
奥运会
-
描述:
是什么东西让人受到吸引?被一朵花,一张脸,或是一片美景吸引,没有理由可言。甚至被看起来不是特别美的东西所吸引,譬如古建筑遗迹.可能也不明所以。为什么某座建筑用特别的方式向我们诉说?也许,被称为非建筑的数字北京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
-
阳光书屋
-
作者:
暂无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迹
数字北京
艺术
吸引
装置
数字影像
信息时代
古建筑
雕塑
奥运会
-
描述:
阳光与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你可曾真正用心感受它们的存在?阳光书屋,一个挣扎着生长在两座建筑之间的钢结构房间,正尝试着为人们带来充满阳光味道的放松呼吸。 这是一个给员工提供休息阅读和无线上网的区域。作为一个加建项目,设计师希望可以让空间从这个场所中自然地生长出来。由于现场存在巨大的人字型支撑结构,室内其他的构件都在原有结构上再生长延伸,并将之赋予功能性。因此,无论是天花结构还是书架,亦或是服务台的细节,所有的语言都是围绕着三角形构件展开,使新的空间依附于原有主体结构之上。从而也使新与旧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不同构件的反射材料相互映射,其所创造的多层影象也是空间再生长的一种可能性。天花的多边型灰色镜面造型,是为了尽最大限度将周边的景象收进其中。它将传统的上下层空间打破,产生多维的视点,无论人处在何地都可以从天花中看到周围的场景。空间的转换就这样通过影象的折射来完成。就像入口处的玻璃雕塑,其影象在三维黑色镜面的环抱中被无限地延伸。 在研究空间表现力的时候,设计师喜欢用灯光渲染不同时间的场景,组合出不同的空间表情。在真实的空间里,所有的物体的表象都是动态的,都是自身材质和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光环境互动而成。光可以使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在一刹那被改变。在书屋里,白天,透明的玻璃结构和多角度反射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天空和阳光。感受到空间在建筑中生长,在夜晚,光与玻璃雕塑所交错的影像,给空间营造出梦幻的戏剧场景。是隐蔽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座寂静的驿站。
<
1
2
3
...
5
6
7
...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