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3 条
超感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美国当代艺术美术馆(MoCA)近期举办了一个名为《超感觉:光、颜色和空间的实验》(Suprasensorial:Experiments in Light,CoIor,and SDace)群展。顾名恩义,此次展览以光、颜色和空间为主题,其中结合许多了科学元素,是一场及其富有实验精神的现代群展。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学技术对艺术的介入,似乎已经成为未来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此次展览共有五位艺术家Carlos Cruz-Diez,Lucio Fontana,Julio Le Parc.Helio Oiticica and Nevlle D'Almelda,d Jes u s Rafael Soto,均来自拉丁美洲,他们是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年轻艺术家,此次带来的作品也都是大型的装置。 《超感觉:光、颜色和空间的实验》群展将光与空间的多种可能性运用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来。这样的展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与雕塑,需要借助大量的科技元素与另类的发明精神。与其说他们是艺术家,不如说他们是一群探索感官系统的发明家。此外,观看传统艺术形式的观众只需站在作品前去欣赏,而这个展览中,观众需要亲身参与同时成为一个再度的创作者。
沈朝方“化外之民”
作者:
华珊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这是一部实验电影,也是一个泰然的所在:里面每个鲜嫩显摆的美人儿都揭掉了那魅惑的脸皮,流淌出最底层的恐惧。或许,那只是我们欲望的投射,而欲望其实就是沟壑本身,每副人皮里都住着一个堂皇的阎王。可我们都在寻觅一个不要阎王的故里,在那样的地方我们悠然自得,扒开这半透明的乡愁里面却是空无一物。 《宫乐图》就是这样一个泰然之所,借鉴了晚唐名画的它让十二个看不到“明天”的美人儿在占地680亩、荒废13年、亚洲最大烂尾楼群之一的北京世界风情园中上演一场由屠宰和纵欲构成的末日盛宴…… 导演沈朝方,1982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新媒体艺术专业,有过雕塑和舞台服装设计背景的他钟情于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和因此可能产生的实验艺术形式。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现在作为一名四川美院新媒体艺术系的教师来说,一直以艺术家的身份来面对这个荒诞不经的世界的他,对世界中的悲苦、怪诞,体制都充满了质疑。巨大城市烂尾楼群堂而惶之的“屹立”着,这促使艺术家本人不断追问这种体制下的人的生存空间,他把身边的这种困境通过编码转换成影像,耗时两年多来做这一系列的戏剧跟电影,作品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电影视听语言要素,还涵盖了绘画时空观、当代社会幻觉、社会学、法学、宗教、心理学等多种知识系统,借此反映这个时代的美学和矛盾。
李象群:不要把我分类
作者:
汤艺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李象群的工作室坐落在寸土寸金的798,一个空高超过10米的包豪斯大厂房被他用错落的结构方式分割成三层,功能齐备、整洁有序。顶楼的小展厅里养着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各种雕塑之间飞来飞去,处处充满生机和情趣。 他可能算是艺术家里的异类。有点学院、又不那么学院,有点体制内、又不那么体制内,有足够的商业能力,又性睛随性。无沦从哪个角度分类,你都很淮把他放在一个简单的标签之下。但是在交谈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李象群还是属于直觉型的艺术家、有着充满进取心的价值观。他做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毛泽东,却并非简单的生产和复制,也并非政治波普的直接揶揄,每个毛的表情和特征都略有微妙差异,甚至有些寻常青年的俊俏和生动感,和他本人的五官神态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他有着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却并不因此受限制和束缚,也并不推崇某一种确切的单一的评判标准,他的学生里面几乎找不出两个相似的,互相之间差异很大,完全不像艺术界里常见的师生关系或者说师徒关系。 我们的话题是从美院教育开始的。 《当代艺术》:能否谈谈你对当今美院教育的看法? 李:各大美院的教育方向、侧重点、理念都不一样,各有千秋,差异很大。
斯特林.鲁比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Sterling Ruby是一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年轻艺术家。虽然作为一位70年代早期出生的艺术家,Sterling Rubv已跻身于世界1 00位重要当代艺术家之列。“我不自由,因为我随时都会爆炸”展览
斯特林.鲁比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我不自由,因为我随时都会爆炸”这样一句荒诞而带有妄想式的话正是斯特林·鲁比Sterling Ruby近期在德国柏林SpruthMagers画廊举办个展的主题。Sterling Ruby是一位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年轻艺术家。虽然作为一位70年代早期出生的艺术家,Sterling Ruby已跻身于世界100位重要当代艺术家之列。 “我不自由,因为我随时都会爆炸”展览展出了Sterling Ruby绘画、拼贴画、金属、青铜、陶瓷、胶木材质的雕塑等多个系列的作品。涵盖了Sterling艺术生涯的多个重要系。在整个展览中,弥漫着压抑、恐怖甚至有一种冷暴力的负面情绪。这种充满侵入感的形式或许会另中国观众难以接受,Sterling Ruby的作品似乎并不符合中国人视觉美学的形式,他的作品带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攻击性。然而如果你生活在西方世界之中,或许你会理解其作品的深刻性。Sterling的作品与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相关,他关注的是隐藏于美国社会中的矛盾与隐患。 此次展览的作品以“红白蓝”这三个色调为主,红白蓝其实就是美国的象征,艺术家将这三种颜色缩写为“RWB”,其大胆的以象征的方式将“USA”转化为“RWB”,带有一种狂想曲式的力量与浪漫。
艺术家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
作者:
杨韵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操和性情的培养,会让生活变得 诗意。音乐能让我感受到很多东西,而这种感受会把它通过画和雕塑的形式表达出来,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血有肉的,凝聚了我的很多情感。 《当代艺术》:你的灵感
Rashid Rana:“诠释/跨意”
作者:
杨韵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香港Gandhara-art与伦敦Lisson Gallery携手于10月21日至11月18日在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举行巴基斯坦炙手可热当代艺术家Rashid Rana首场中国香港个展:“诠释/跨意”(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s)。Rana是南亚最顶尖的艺术家,蜚声国际艺坛,透过本次展览,公众可近距离欣赏逾20件Rana跨媒介的精彩创作,机会难能可贵。 Rana是当代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巴基斯坦艺术家,更是现今南亚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不但赢得艺评家的赞誉,而且拥有非常丰富的国际展览经验。他的巨幅摄影图像雕塑在本年五月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 11)绽放光芒;去年更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美术馆举行大型回顾展。此外,Rana的出众杰作备受眼光独到的藏家追捧,作品在拍卖会上也屡创佳绩。2008年,他的名作红地毯更打破了巴基斯坦艺术品之世界拍卖纪录。 Rana的创作和巴基斯坦文化息息相关,他擅长解构传统的图像,如波斯地毯、罩袍,再以二十一世纪视觉语言组成类似像素化之美学,却又不脱离传统。他的影像总是根源自巴基斯坦悠久的文化长河,令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亦展现环球视野,在云云当代概念艺术家之中脱颖而出。
自我画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解读20世纪中国历史及女性艺术的独特视角 自我画像:解读20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个角度 今日,“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共同举办。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姚玳玫教授是中国研究女性问题的重要专家,她把长期以来在研究女性文学中所积累的对与女性的自我叙述和妇女对世界的评价方式做了深刻的学术铺垫之后,转而染指艺术史研究,并策划了此次展览。展览总策划由朱青生、王璜生担任。此次展览一共展出从民国到当代76位女性艺术家150余件作品,以“自我画像”为主题词,对20世纪中国女性美术加以梳理和展示。具体以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现代女性艺术家的美术创作为时间上限,以21世纪至今女性美术创作为时间下限,横跨近一个世纪。所谓“自我画像”,既指狭义的——画家以自己为摹写对象的自画像,也指广义的——带有自画像含义和自我精神意向的包括绘画、雕塑和部分综合材料作品在内的艺术家的自我造型及表达,也即蕴含艺术家自我叙述意向的美术作品。这里的“自我画像”与其说强调某种画像类型,不如说强调“自画”的属性——自我分析、自我塑像、自我命名的含义和方式。
年轻人的呓语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近期,一个有关年轻艺术家的群展《D柒-呓语》在DLounge会所和D Art Space画廊同时展出。此次展出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有专于创作自画像的韩国艺术家C.Goya,一直坚持自己雕塑梦想的丽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周杨、候金利、陈钰,游离于超现实世界的金勇南。在这个以呓语为主题的展览中,这些艺术家以“呓语者”的身份将自己的作品更近距离的带入大众的视野。 《D柒-呓语》展出的作品大都带有一种幻想式的不切实际,展览中提到“这些作品或许会与现实世界存在‘7米’的距离,这种距离正是一个可以自由梦话的空间,将社会身份与等级的属性消解于自我本能对自由意志的期许。”这以主题显然透着一股很强的对“单向度”文化的反叛精神。马尔库塞曾用“单向度”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我们不得不承认发达的工业社会使得大部分人逐渐丧失了否定与批判精神,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认同感已被放大为对现实的一味顺从。这一现象在中国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更是比比皆是。在这一环境中,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在疾走的过程中做上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或许正是这个展览想要体现的一个问题。
在巴黎,谈影像 影像中的文字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陵墓石刻
风格演变
宋陵走狮
顺陵走狮
艺术特色
描述:
艺术家不说话,他的作品会“说话”,艺术家再腼腆,她的作品却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表达的“欲望”。 主要是猫和狗 墓地,之前真的没怎么想过这个地方,或者应该说是有意回避这个地方。 第一次对它有别样的感觉,是五年前艺术史老师带着我们参观巴黎市中心的蒙帕纳斯墓地,很悠久的历史,安睡着许多历史名人,我们把课堂移到墓地是为了观赏那些墓碑前的艺术品,大师的名作,例如BranCUSi的著名雕塑《TheKiss》。有些人买艺术品为了放在家里供亲朋好友观赏,有些人则买来永久安放于墓碑前作为心灵情感的陪伴。 一束束精心挑选的花束和各种细心摆放的小玩意儿,充满了爱与寄托,思念和回忆。你会发现每个墓碑都被布置的不一样,从另一个角度又反映了一个逝者的生前和故后。 墓地,一个和人类生活并存的地方,现实中的“异托邦”(福柯1967年《Des espaces autres》提出的空间理论)。 那次之后,对于墓地的感觉就被封存在心里的某一处,直到看到这件作品,才再次引起一些思绪。 Anna-Lena Gremme 2010年的新作,目前正在巴黎美院展出,这是一个影像装置,由影像和文字两个部分组成,图像部分是由很多张相同角度和构图的墓碑照片连接而成的一个video,被投射在地下展厅的一面大墙上。
<
1
2
3
4
5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