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218 条
-
新工笔导论(上)
-
作者:
李安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流向
李思训
邹一桂
演变史
明清文人
画史
江宏伟
莫是龙
中国画坛
林风眠
-
描述:
的迁流中,对传统艺术新变的路径与价值的叩问无疑已成为当代艺术问题的瓶颈。从艺术演变史的角度观之,认知当代艺术最大的困境还在于以下现状:艺术的发展趋势不再从一个范式过度到另一个范式,如中国明清文人对画史分野流变的梳理(以王世贞、莫是龙、
-
衰年变法
-
作者:
王辉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风格
国画大师
陈师曾
改变自己
外师造化
不如意
诗云
精细入微
张大千
近代绘画
-
描述:
衰年即指衰老之年,杜甫有诗云:"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变法在这里是说改变原有的标准模式和方法办法。衰年变法源于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在湖南故乡作画,特别注意对现实的精细入微的观察
-
袁筱初的青花人生
-
作者:
王霞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青
纯白
鸟声
变化万千
陶瓷绘画
王云泉
中丝
停落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深秋天寒,一碗汤药在手。馥郁的草木气息中丝丝清苦,缭绕的烟气袅袅娜娜。我的视线穿透这淡淡的热,停落在这只瓷碗之上。纯白底色,花青纹细,半枝青莲缠缠绕绕不到头。刹那间,丝丝恍惚。耳边似乎传来一阵阵箫竹之音。我看到了一双手,这手修长白皙却沾满了灰白的粉浆,动作轻巧灵活却不失谨慎稳持。指间三两枝长短不一的纤笔,在那素白胚胎之上,轻描慢画,远山层峦,近水潺湲……转瞬,高炉门启,那只手绘青花瓷瓶,如一位衣着素雅的侍女,从云端款款盈舞而
-
我的作品
-
作者:
宋新新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貌流变
盛中唐
原因
仕女人物画
-
描述:
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创作选择的是其中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的学者们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风格多样,形式活泼,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厚实。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三下半年开始,想来已经一年,我的创作是紧紧围绕身边的同学展开的,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学院体制风格,二来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总结。
-
西方肖像画的历史渊源与风格演变
-
作者:
路统宽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价值
风格演变
肖像画
-
描述:
在肖像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古埃及的热蜡画法到湿壁画、坦培拉绘画,最后到油画材料和技法的演变。沃尔夫林将绘画风格分为线描风格和涂绘风格。西方绘画中,早期的肖像画都具有显著的“线描风格”特征
-
马知遥油画作品印象 随笔
-
作者:
古原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羊皮筏子
宁夏师范学院
文学新人
红纱巾
油画作品展
色彩变化
任虎
马知遥
系主
-
描述:
的艺术追求,更是没有机会一睹其色彩斑斓的油画作品,感受他那绚丽的色彩变化。2014年5月,这样的机缘来了,在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虎西山先生的积极联系下,马知遥先生油画作品展在师院美术楼顺利展出。我终于有了近距离欣赏马知遥先生油
-
当珊瑚不再五彩斑斓
-
作者:
张三苏
来源:
科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变暖问题
科普讲座
大灭绝
五彩斑斓
共生藻
环境变化
生物物理
中国科学院
海洋酸化
太阳辐射强度
-
描述:
了一个可怖的现实世界:当今正在发生巨变的范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可以随便去往某处,只要在正确的指引之下,都能发现灭绝的现象。某种灭绝差不多发生在我家后院里——很有可能也同时发生在你家后院。
-
生化危机
-
作者:
徐岩
来源:
模型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部表情
爱丽丝
硝基漆
明暗变化
部色
胶板
系列电影
标识牌
美国电影
生化危机
-
描述:
乌克兰MB近期推出美国电影《生化危机》题材的1/35人物模型(35175),本人正好是这个系列电影的拥趸,因此立马收了一套,抽空尝鲜。就塑料套件水准而言,这套人物品质还是不错的,主角爱丽丝的头雕造型
-
孔宁的油画——但丁式的新生
-
作者:
阎逸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孔宁的绘画就像是一幕陈述梦幻的抽象哑剧,当她沿着消逝的时间前行时,她所表达的最沉默的声音实际是画布上的唯一台词,破译它,需要一种无限性,也需要一种限定性,此时此地即是彼时彼地,千里之远与咫尺之遥,皆在他人即自我处终止,外在的绘画情绪通过内在聚焦构成了灵魂深处的颤栗与咆哮,那是一个互相掳掠的过程,她掳掠了画笔下那些脆弱而敏感的人物,那些人物同时也掳掠了她…… 忠实地再现一个物象不构成一幅画,因为它缺少各种现实的渗入,只能形成一个客观的抄本而不是一个主题。
-
当代中国艺术品格的审美呈现
-
作者:
龚云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艺术是从人的精神需要开始的。面对绘画艺术,人们总是有着一种不可遏止的审美诉求和视觉渴望。置身于中国油画艺术的自由多元的当代语境,人们越来越清晰而又强烈地意识到,艺术品质的提升、创作精神的独立、文化内涵的深入,依然是艺术作品接近真正的审美之维,实现创造性品格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
1
2
3
...
17
18
19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