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149 条
-
园林景观与泛雕塑艺术的渊源及关系
-
作者:
王培良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同构
置石
泛雕塑流变
-
描述:
传统与现代交织、同构并阐述着园林中雕塑与景观之问互为依托而又各具独立语境的关系.本文试图以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比较,得出雕塑在其各时期所起的同比作用,及雕塑的人文内涵,和生态景观之间的关联.
-
园林景观与泛雕塑艺术的渊源及关系
-
作者:
王培良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同构
置石
泛雕塑流变
-
描述:
传统与现代交织、同构并阐述着园林中雕塑与景观之间互为依托而又各具独立语境的关系。本文试图以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比较,得出雕塑在其各时期所起的同比作用,及雕塑的人文内涵,和生态景观之间的关联。
-
略谈景德镇古代陶瓷窑炉的发展与演变
-
作者:
刘海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窑炉
景德镇
金属制品
古代
演变
烧成方法
陶瓷制品
窑炉设备
-
描述:
1引言陶瓷是一种最终利用高温来完成的无机非金属制品,这是它与其他材料根本上的不同。要完成一件与制造者意愿相符的陶瓷制品,最关键的在于烧成。这就包括窑炉设备的结构、烧成方法等,因此,可以说烧成的决定因素是窑炉。
-
透析陶瓷装饰手法:“开光”
-
作者:
张春荣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景德镇
现代陶艺
外形
完美结合
装饰手法
陶瓷美术
色彩对比
形式演变
装饰方法
-
描述:
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饰以花纹,称为开光。这种装饰手法原从古代某种建筑物上窗户的形式演变而来。历代艺人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开光外形,总的来说分为几
-
论文化变迁对生活陶艺的影响
-
作者:
喻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变迁
相互作用
整体精神
艺术才能
陶瓷艺术
生活陶艺
美学意义
文化世界
-
描述:
由于人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也由于各种观念、情感及社会总体积累愈来愈丰富,人类整体精神与文化世界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才有了不同的发展,艺术才能反映不同的水平与面貌。以生活陶瓷艺术为例,人们喜爱生活陶艺不仅仅为了实用,还因为它蕴含了某种美学意义和情感,同时希望通过用心用手的工艺来洗刷机械文明的冷漠,给人以纯朴和宁静以及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所以,
-
雕塑的复制与转换
-
作者:
王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成果
智慧
复制
平民化
转换
当代艺术
形象变异
作品
雕塑艺术
现成品
-
描述:
山寨一词最初源于前些时候闹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手机风波,近来,山寨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它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仿造名牌手机、数码产品,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也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另一方面也因为行走在触发政策法规的边缘而引起广泛争议。文化艺术中的山寨现象越来越被人关注,那种复制、挪用别人的文化成果偷梁换柱式地成为自我品牌,是对文化成果的侵袭,也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就雕塑领域而言,山寨雕塑也不乏事例。山寨文化的兴起,契合了当下大众文化的勃兴,具有反权威、反垄断、反精英的平民化特征,然而它又带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本期推出关注当下栏目,旨在关注时下、关注当代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目的是使雕塑艺术置于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
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
作者:
卢伟
来源:
楚天主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词多义
历史性变化
区域性变体
语言视角
-
描述:
当代中国艺术作品收藏领域里,景德镇的青花瓷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青花瓷的流行,已经到了连周杰伦都在传唱的地步,然而景德镇的艺术家们,似乎还无暇顾及属于器皿的茶具,一套不忍释手的青花瓷茶具,依旧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远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寻找青花瓷茶具的路途中,我们与卢伟陌路相逢。在景德镇陶瓷大世界卢伟的工作室里,卢伟的一件件青花作品给我们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悲凉的壮美:老树新芽,小鸟枝头,无不是一种倾诉与叙说;素眉勾勒,画笔锋转,潜藏着满怀沉郁后的欣喜若狂,灵光乍现出释然的微笑。帕斯卡尔《思想录》说:“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因为经典,所以珍藏。卢伟的作品,值得我们典藏。
-
求新求变 与时俱进——著名画家马一平和他的作品
-
作者:
贺贵成
陈美渝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新求变
艺术
与时俱进
美展
人文情怀
优秀作品
绘画
四川省
丙烯
中国油画
-
描述:
马一平艺术简历马一平,男,1941年9月10日生,汉族,浙江龙游人。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1987年晋升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自1965年以来,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韩国、越南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展览,曾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一等奖、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重庆市金奖等。其设计并主持制作的大型丙烯壁画《血与火的洗礼》于1989年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
马未都说大英博物馆之国宝遗珍(1)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头翁
陶瓷史
大英博物馆
色彩变化
国宝
苏州评弹
霸主地位
粉彩
-
描述:
【粉彩花鸟扁壶】清雍正 高29.3厘米 这件扁壶以温和的粉彩、写实的画法,注重表现花卉的颜色盈泽和阴阳向背以及飞鸟羽翎的质感和色彩变化,整幅画面有点儿像苏州评弹,浅吟低唱,余音绕梁,非常优美;并以花枝上的两只白头翁,表达了“白头富贵”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