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218 条
-
模件体系在康熙御用龙纹瓷器中的应用
-
作者:
李继传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御窑厂
变化无穷
清代康熙
模件
三彩
康熙朝
高足盘
黄地青花
吉祥寓意
龙凤纹
-
描述:
模件体系通常是指以标准化的零件组装物品的生产体系。大量预制的模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迅速装配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变化无穷的单元。模件的使用在我国古代极为频繁,文字、青铜器、雕塑、瓷器、建筑等等都离不开
-
浅谈油画教学中色彩美感的培养
-
作者:
李媛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蜕变
色彩美感
色彩形式
-
描述:
文章旨在结合油画教学中学生的色彩学习,探讨色彩的美感培养,探究色彩表现从自然色彩到艺术色彩的蜕变过程和色彩形式风格化的必要性,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深层次理解与表现能力。
-
肌理在当代工笔画中的作用
-
作者:
梁逸婵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材料
肌理
变革
-
描述:
着特殊的魅力,它不但给我们带来视觉审美上的新意,而且对于传统工笔重彩画切入到当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种肌理制作方法的运用促进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变革和由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演进。
-
材料创作解读
-
作者:
杨颖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人
面部表情
平面化
母题
现实生活
本质变化
肢体动作
审美认知
它比
空间关系
-
描述:
不住它的缺陷,所有都是毫无保留的真实,它被光天化日地曝光于大众面前。你能了解的是它作为一个载体,体现的人与人的不同。这像生物学中的入侵,是身体本身的变异,是一种本质变化。在我的作品中,也会表现局部肢
-
艺术、自我和生活
-
作者:
金凡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凡
说唱俑
伽师瓜
学生时代
一幅画
变幻无穷
哪一样
一笑了之
中所
岭南特色
-
描述:
在生活中,常有人管我们这些画画的人叫"画家",我每每一笑了之。我以为,绘画只是自己选择的一种表达自我、与外界对话的方式而已。我更乐意做"生活家",做个在生活中不断行走和感悟的人。一切灵感都从生活中产生。文学家在生活中有感悟,春花、秋月、竹韵、松涛、残阳、霜雪,哪一样不在生活中?人物、山水、花鸟,又有哪一样不是艺术家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即使是抽象画,也还是从生活中产生。那产生的力量,是我们的心,也是在生活里的感
-
重返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
-
作者:
皮力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返社会
政治波普
结构性变化
利润流
现代性
中心模式
西方国家
主流话语
犬儒主义
社会问题
-
描述:
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还因为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转移到世界的流通之中,或者说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所以在此背景下,它们使艺术的面貌呈现出多样性。
-
探究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变迁
-
作者:
常慧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变迁
审美取向
现代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艺
-
描述:
纵观雕塑艺术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存在诸多的差异,与其说这种差异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倒不如说是不同时代所赋予雕塑艺术的使命。而对雕塑艺术家来说,雕塑艺术是其精神世界
-
谈西方绘画对工笔人物画表现语言的深层影响
-
作者:
王荣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意象造型
西方绘画
中国画家
文化大众化
现代形态
认识对象
变革者
艺术形式
表现技法
-
描述:
20世纪文化领域进入全面、高度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化大众化成为典型的带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如此文化语境下,工笔人物画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艺术变革者为了建立现代形态的绘画,在对
-
寻缘问道之我见
-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质
物欲横流
油画艺术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变幻无穷
审美品格
艺术创作
核心精神
绘画技术
-
描述:
艺术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和精神的提升而存在的。美术的根本意义是用绘画技术来表达美感。美感发端于心灵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在艺术创作中没有感动的美是苍白的,没有美的感动是低俗的。无关痛痒的冷漠与物欲横流的鼓噪、宣泄都是艺术品质的大敌。对美好事物有感动的人,是由他内在生命中的品质格调所发出的。如果一个品格低下且没有审美追求的人搞艺术,一定是一个错误,那样不但自己浪费生命,并且污染他人。而绘画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准确到位地表现美带给人的那份
-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
作者:
陈致敏
余斌
肖绚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变迁
文化景观
符号学
-
描述:
作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文化景观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在空间中的存在和变迁的审视,有助人地关系模式和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并加深对文化认同和地方认同构成的认识。本文由文化景观在地理空间中的变迁
<
1
2
3
...
12
13
14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