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博览世界陶瓷精品 弘扬千年瓷都文明2017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掠影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中国之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天工程   艺术陶瓷   高科技   日用陶瓷   陶瓷文化   产业基地   景德镇市   变脸   陶瓷企业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博览世界陶瓷精品 弘扬千年瓷都文明2017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掠影
奥斯曼(Otto)与鲁米(Rumi):外籍“景漂”与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建构的互动关系
作者: 邝蓝岚   来源: 造型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认同及转变   人文艺术景观建构   “行动者”   外籍“景漂”   田野调研  
描述: 奥斯曼(Otto)与鲁米(Rumi):外籍“景漂”与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建构的互动关系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当代语境下的转变
作者: 陈乙源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花鸟画   研究分析   语境转变  
描述: 关于工笔花鸟画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五代的"徐黄体异"到宋徽宗时期,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发展逐渐进入巅峰。本文将对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当代语境下的转变进行分析探讨,加深读者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了解。
视觉文化背景下雕塑的视觉化转变
作者: 侯建伟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转变   雕塑  
描述: 雕塑艺术和其它的艺术形态相似,不能脱离人类的社会而单独发展。而在对任何一门艺术形式进行审视时,都要将它置于创作的时代文化中。在当下,人们习惯以视觉的角度来看待艺术,这将推动着雕塑向视觉化方向转变
红古区:荒山绿循环变开心农场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开   农场   经济林果   循环   防风林带   农业示范区   红古区   荒山  
描述: 在兰州市红古区现代有机观光农业示范区,多个昔日荒凉的山头绿了,成了特色经济林果,防风林带,五彩花圃,以及马铃薯种植基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友·趣——对油画创作中形变的探索
作者: 钱羚予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夸张   技法   油画创作  
描述: 该文作者试图通过阐述对油画创作过程的体会,解读创作作品《友·趣》。在创作中,通过反复的实践与尝试后,从几种变形方法中选择以夸张某一肢体的比例为主,其余的变形结合画面的具体情况,通过平面化处理,建立
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历史流变
作者: 辉俱含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历史流变   绘画实践   绘画理论   中国绘画   “写意”   表现技法   精神  
描述: 在中国绘画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写意”与“工笔”是相对出现的绘画概念。对于“写意”的内涵,大体上有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在绘画理论中“写意”指代着一种中国画追求的风格与理念;一是认为“写意”是中国画所特有的一种“绘画技法”,即以一种简练、概括的笔墨来描绘客观事物,进而传达创作主体的内在审美视像。总体上看,写意是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为目的,在绘画造型中合弃一些非本质的特征,通过本质特征最大限度的表现事物的特点。同时,写意绘画又具有一定的书写性,要求书
油画风景从古到今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 王肖霏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发展与演变   现代油画  
描述: 古典油画到现代油画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不同的派别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欧美油画的传入和扎根,中国绘画领域再次接受了西方艺术的"腐蚀",尤其是油画风景的意境经过中国画家的再创作输出到国际市场,使得中国油画在接受了西方的绘画艺术熏陶后,秉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了独特的"中国印象".
青花钴料“蝶变”之阐论
作者: 陈和杰   罗剑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钴料   蝶变   陶瓷   阐论  
描述: 、优美,在艺术技巧上要求精湛,娴熟,能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绘画的形式和技巧对于时代性较之思想内容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它的历史继承性也更加突出和明显。从明代嘉靖年间青花钴料"蝶"后的华丽转身,钴料第二性的置换,传承至今。
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
作者: 黄一迁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聚焦点   发展变迁   油画作品展   历史变迁   陆家嘴   黄浦江   上海开埠   上海外滩  
描述: 上海外滩建筑的发展变迁,记载着上海开埠后生存、奋斗、发展的历史。同首建城以来的上海。它不仅没有受制于外强,更是想方设法吸收、融合,最终实现了超越。这种消化、变更、创新的能力,在外滩建筑的发展变迁
< 1 2 3 ... 11 12 13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