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变】搜索到相关结果 2556 条
-
异彩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如果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视为一幅全景画,水彩画艺术往往被视为一种主体的小景点缀。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久,有不少水彩画家和学者指出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当代中国水彩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近十年艺术环境的主导力量是市场而非学术,与油画、中国画相比,当代水彩艺术如同一条大江中的潜流,人们的眼光往往盯住那些时尚的前沿浪花,无暇关注静水深流。
-
变古则今,赋彩制形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难点在于“形色相和”,和则气韵生动,不和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这说明,中国画中的色彩系统不是一个单纯自足的色彩系统,而是在与水墨的黑白系统(或黑白灰系统)互补共生、对立统一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这一点与西方油画的色彩系统是不尽相同的,它的创新难度也在这里。 对于中国画来说,借鉴和运用中外美术史中的色彩经验是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而从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传统中探索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表现语言,则是当代中国画家有可能在前人的艺术高峰上走出新路的一种历史使命(另外一个可能的探索之路,则是绘画的空间关系研究)。
-
诗意与禅境:白明艺术的东方表情
-
作者:
陈政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一 喜欢白明的瓷艺; 喜欢白明的油画; 喜欢白明的水墨; 喜欢白明的综合材料; 喜欢白明的具象与抽象; 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思考,他的微博,乃至他的生活方式。 世间才子多,才女也多。或因名不符实而遭人贬损;或因人云亦云而流于浅俗;或因自大狂妄而沦为孤岛;或因不思进取而落魄江湖。 白明,目光炯炯,天庭油亮,唇如激丹,齿若齐贝。
-
风景中探四代画家作品的碰撞
-
作者:
何惠子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6月13日 “风景之上I”创作风景展在昆明·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展览由艺天维文化机构、云南省油画学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昆明风景画学会协办,云南艺天维文化创意活动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展览展出了20位艺术家的近80幅作品,艺术家分别属于50、60、70、80等四个年代。展览给人可视可触的质感,呈现出艺术家们眼中或内心的风景,也表达了多种如何看待世界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们对生命与自然的挚爱。
-
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圆满落幕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于5月3日圆满幕。社会名流等各界人士都齐聚“艺术北京”,使“艺术北京”成为2013年艺术界最受瞩目的艺术盛事。 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展出规模近20000平方米,依旧划分为当代艺术展区和经典艺术展区,参展艺术机构176家,展出作品类别涵盖油画、版画、素描、雕塑、装置、影像、中国书画、当代水墨、瓷器、家具、珠宝等。
-
田园的绘画和新感性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田园1995年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油画部任教。1999年—2006年游学法国,曾在巴黎美术学院油画技法画室进修两年,研习油画的蛋彩画技法。在法国留学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多次入选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和“法国比较沙龙”展览。 从上述简略的艺术经历可以看出田园的艺术的资历是完备的,从中央美院到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从中国到西方,从现当代到古典,都有充分而完整的历练。
-
媒介的表征:再谈谭平的艺术
-
作者:
易英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偶然性的效果在油画和版画中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与无意识相关,油画是在身体动作的运行中留下偶然的痕迹,版画则是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程序错误”产生的痕迹,同时,这种效果也是媒介本身的结果。媒介本来没有独立的意义,在传统艺术中,媒介只是作为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条件。媒介决定形式,形式构成再现,媒介很少在再现中发挥直接的作用。
-
象征与幻觉:关于苏新平的系列近作《灰色》与《风景》
-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自2007年以来,苏新平的艺术创作转向了以油画、丙烯材料描绘的大幅“风景”,并且在国家美术馆举行的大型当代艺术展上引起业界的关注。这区别于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人物和动物为主体,以石版画为表现形态,从而以不合潮流的个性化的方式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史形象。 其实,苏新平在新世纪以来,一度是以大幅的油画人物创作而引人注目的,为何他在近年来的创作中从“人物”转向了“风景”?从社会关怀的角度来说,与人物画相比较,风景似乎是一种倒退,即艺术家将自己与社会的距离推远,站在一个更为超脱的观察位置。
-
西子湖畔 再度演绎精彩风景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2013年西湖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张尧、郭达平、李富、李谟中、肖爱华五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这五位艺术家分别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却有着类似的地域体验,五位画家不约而同的以风景为素材进行对艺术的体验。最终呈现出志同道合的价值取向。艺术家对自然的崇尚与关照以及对经典的严谨态度铸造出“道行天下”的精彩。
-
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 十五周年馆藏精品展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2013年2月5日,广东美术馆举办“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十五周年馆藏精品展”,在蛇年春节期间为观众奉献一场丰盛的视觉文化大餐。广东美术馆用全部展厅,展出从3万余件(套)馆藏品中精选的30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既有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体的架上艺术,也有以装置、影像、摄影、当代陶艺为主体的当代艺术。 展品以《诗经》“风、雅、颂”分类方式把展品分为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不仅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归类,更涵盖了关于艺术社会功能和社会身份标识(礼制)的思考与讨论,通过这种独特展示结构的分类,既向公众清晰地呈现了广东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又以一种对艺术结构的宏观把握,来探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在当下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便于观众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审美取向以及价值评判,与展品产生碰撞,进而认识、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