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用诗意反抗绝望
作者: 陈志勇   来源: 诗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绝望   诗人   闻一多   诗意   《雨夜》  
描述: 有如黑夜中一道电光闪过,闻一多的《雨夜》令人感到惊喜而颤抖。诗人用文字雕塑的雨夜,乌云密布,“把一天星月都扫尽了”;那“软弱的树枝”仿佛衰迈老人,被风捉住摧残着、
“油画民族化”提法的反思
作者: 鲁微微   周建宏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民族化   多元化   反思   艺术个性   独创精神  
描述: 关于中国风格的油画,自然会谈到民族化的问题。无形中,油画是否民族化已成为了一种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油画民族化"这个概念很难界定,口号还是不提为好,关键是作为画家应该怎样去学习民族文化,怎样辨别出其中的精髓并能掌握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前提是要恰如其分地表现画家的个性和独创精神,倡导多元化。
焙烧过程中砖制品出现质量缺陷的原因和消除方法(一)——焙烧温度达500℃过程中坯体内相关反应
作者: 孙国凤   来源: 砖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质量   焙烧过程   砖体   焙烧温度   加热反应   高孔隙率   多孔砖   含水率   理化反应   原料成分  
描述: 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原料成分和产品类型。焙烧高孔隙率和富含有机质的砖坯时发生的反应,与焙烧高强度和富含粘土的缸砖所发生的反应不同。由于各自反应的多样性,按照焙烧过程中相应的温度区间来详细说明多样性的反应
关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者: 赵爱军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审美感知   总结与反思   师法自然  
描述: 本文从工笔花鸟教学实践的几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反思,指出:审美感知先于技法掌握,技法要精于细节,写生要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教学要勤于总结和反思
哈尔滨四大名园
作者: 桃木   来源: 妇女之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摩登   身体   摩登   女性  
描述: 哈尔滨的公园虽不比北京皇家园林的恢宏,苏州古宅邸园林的奢华,倒也自成中外移民城市的独立风景。中西合璧,清凉幽静,植物和欧洲的草木极为相似。 如果说走进南方公园,眼前是一幅幅山水画意,那么走进哈尔滨,则满眼油画味道。石砖缝长满青草的小径上走着走着,会忽见树丛里躲着一幢童话里才会有的俄式木刻楞小别墅,顿生远离城市喧嚣之感。
王可大油画风景构图教学研究
作者: 晏勇勇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反思   体制  
描述: 王可大油画风景构图教学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之舞   光色   绿彩   反弹琵琶   画中   夸张变形   高级工艺美术师   颜色釉   陶瓷美术家   获奖作品选  
描述: 【赏析/Appreciation】唐德贵的金奖作品"唐韵·花之舞",是他近年来研究的新粉彩中的代表作。他从敦煌"飞天"和"反弹琵琶"汲取养分,画中人物姿态柔美,造型法度严谨中又跳出了"形"的束缚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之舞   光色   绿彩   反弹琵琶   画中   夸张变形   高级工艺美术师   颜色釉   陶瓷美术家   获奖作品选  
描述: 【赏析/Appreciation】唐德贵的金奖作品"唐韵·花之舞",是他近年来研究的新粉彩中的代表作。他从敦煌"飞天"和"反弹琵琶"汲取养分,画中人物姿态柔美,造型法度严谨中又跳出了"形"的束缚
浑然天成见奇功 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韩荣昌
作者: 潘阿虎   来源: 东方藏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种   血珀   有机宝石   皇家贵族   饱和盐水   鉴定机构   有机溶剂   树脂类   填充材料   荧光反应  
描述: 上海工艺美术大师韩荣昌1957年生于上海,自幼酷爱美术、书法,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从事玉雕创作设计近四十年,主要从事玉雕花鸟、动物的设计、雕刻工作,擅长花鸟虫鱼、飞禽的设计、制作。其作品具有构图独特新颖,形象生动逼真,雕刻细腻传神、玲珑剔透的海派风格。韩荣昌大师高超精湛的艺术,源于其勤奋学习和不息追求。他经常到博物馆看传统玉雕作品,到美术馆欣赏中外美术精品,从中吸取艺术养料,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并融合贯通,把“艺术养料”化为自己的“作品”。四十年来,韩大师设计创作的大大小小作品近千件,所创作的玉雕作品屡屡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玉雕行业评比中获奖,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博览会,获得中外专家的高度赞誉。
0.7毫米,世间最薄的玉器
作者: 刘旦   樊薇   来源: 东方藏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种   血珀   有机宝石   皇家贵族   饱和盐水   鉴定机构   有机溶剂   树脂类   填充材料   荧光反应  
描述: 薄如蝉翼、透如凝脂、翠若青叶、精似绣衣、温润而泽,莹润而秀。薄胎玉器初始于盛唐,风行于明清,至清中期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宫廷玉器的一个主要门类,并形成痕都斯坦、素面、博古等不同流派。乾隆皇帝大叹其“薄如纸而轻如铢”,可谓天地造化。若得不到世间最美的女子,得一世间最薄的玉器,温润坚定而永恒,也不失为心中慰藉。
< 1 2 3 ... 5 6 7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