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厚葬】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浅析唐三彩女俑的世俗化特征
-
作者:
梁秀丽
李学斌
来源: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三彩女俑
厚葬
世俗化
佛国
-
描述:
唐三彩女俑作为陪葬雕塑,其题材的现实性、造型的丰满健硕、绚丽斑斓的釉色,以及“事死如事生”的世俗化目的使之成为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
-
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三彩女俑
厚葬
世俗化
佛国
-
描述:
唐三彩女俑作为陪葬雕塑,其题材的现实性、造型的丰满健硕、绚丽斑斓的釉色,以及“事死如事生”的世俗化目的使之成为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
-
汉击鼓说唱俑的时代文化蕴含
-
作者:
赵继学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唱俑
厚葬
俳优
雕塑
-
描述:
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透过其在造型、技法、工艺、表现形式等这些外在的元素,结合两汉的时代背景,从俳优文化、厚葬文化、雕塑文化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一艺术精品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文化蕴含。
-
俑作与匠心——中国古代雕塑的民间审美模式初探(之一)
-
作者:
苏滨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魏晋南北朝
艺术风格
审美模式
陶俑
中国民间美术
手工业
模式初探
厚葬之风
民间审美
-
描述:
对商代至魏晋南北朝俑作中所包含的民间审美因素进行研究,是探索中国古代早期雕塑的一个基点。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正是基于情感的自觉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官民分化和社会分工,民间审美模式才得以发生,并逐步显现出迥异于宫廷审美活动的特性来。实际上,民间审美模式与宫廷审美模式的明确分化至迟在西周末年就已经发生。春秋时期出现的“先王之乐”与“郑声”的“雅”、“俗”之分,其实质就是在音乐领
-
2001中国雕塑论坛述评
-
作者: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魏晋南北朝
艺术风格
审美模式
陶俑
中国民间美术
手工业
模式初探
厚葬之风
民间审美
-
描述: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雕塑》杂志社主办的“2001中国雕塑论坛”于2001年12月24日至27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西安美术学院师生等共两百人参加了会议。 今年的“中国雕塑论坛”的召开适逢“西部·西部中国景观雕塑展”在西安茂陵举办,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主办者将此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西部·西部”。此
-
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浅析唐三彩女俑的世俗化特征
-
作者:
梁秀丽
李学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三彩女俑
厚葬
世俗化
佛国
-
描述:
唐三彩女俑作为陪葬雕塑,其题材的现实性、造型的丰满健硕、绚丽斑斓的釉色,以及"事死如事生"的世俗化目的使之成为灿烂的佛国世界盛开的世俗之花。
-
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三)——模印塑像砖相关问题考论
-
作者:
戴春阳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西模印砖轨迹
艺术特点
厚葬
葬俗与特点
模印塑像砖性质
-
描述:
名实相符,前者据其本身的性质看,应为“模印塑像砖”。文章还梳理了模印塑像砖在河西地区的使用轨迹、敦煌模印塑像砖墓的墓葬习俗和特点、敦煌地区的厚葬之风以及敦煌模印塑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