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博】搜索到相关结果 441 条
-
淮北市南山汉文化博物馆馆藏汉代祠堂画像石赏析
-
作者:
欧雪梅
解华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石祠汉画像石
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淮北市
-
描述:
淮北市南山汉文化博物馆收藏了6块非常珍贵的汉代祠堂画像石,且大部分为抱鼓石型,分为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画像题材新颖,画面布局别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五彩斗彩争艳 你更中意谁?
-
作者:
杨俊艳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院
艺术展
艺术博物馆
官窑瓷器
景德镇窑
-
描述:
日前,“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正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这次展览按品种分门别类地遴选了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100余件(套)景德镇官窑瓷器。
-
印象导师 刘乐君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导师
硕士生
印象
博士研究生
设计学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我是宁钢教授2014级设计学博士研究生,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首届博士之一。就职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山东省淄博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及保护管理建议
-
作者:
程睿
姚志诚
汪涛
童杰
赵杨
来源:
江西农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淄博市
保护
湿地资源
-
描述:
通过调查研究山东省淄博市湿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分类等情况,分析当前淄博市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以期更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淄博市湿地资源。
-
奇巧玲珑 温润优雅——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明清玉器赏析
-
作者:
王晓妮
葛海洋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玉器
烟台市
文化传统
优雅
馆藏
明清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中国玉石艺术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中国玉器经过数千年的持续发展,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至明清时已孕育出深厚的文化积淀。明清因此成为我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最为繁荣的时代。明清两代玉器,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商品经济的出现、审美意识的改变,逐渐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经历了从实用器物到欣赏饰物转变,形成了一种追求华美、精雕细琢的时代风格。明清时期的玉器制作达到了中国玉器史上的
-
竹刻中的特殊工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文竹器欣赏
-
作者:
文亮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器
欣赏
清代
竹黄
竹筒
故宫博物院
工艺
北京
-
描述:
始于清初,盛行于清中期的文竹器,又称竹黄、翻黄、贴黄、反黄等。它为华夏传统竹刻工艺的特殊品种,是把竹筒里层薄薄的竹黄,进行反转后再通过煮压,最后贴于木胎上而成的工艺。文竹器一般分为四类。一类是以竹黄之淡雅本色取胜的光素器,其清秀细致。第二类是多以阴文浅刻为主的纹饰雕刻器,其别具美感。第三类是尽管不用圆雕、高浮雕、透雕等刻法,但却将竹黄与竹雕相结合的竹雕器,其匠心独运。第四类是将竹黄、竹刻和
-
澄城县博物馆拴马桩造型探析
-
作者:
王樱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造型特点
陕西省
审美关系
文化内涵
桩头
石雕艺术
民族传统文化
-
描述:
陕西省澄城县博物馆馆藏拴马桩主要来自澄城各乡村,除少量元代的,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桩头尤以狮形为多,也有猴、鹰和人驭动物等造像。拴马桩作为渭北特有的一个文化符号在我国美术史和雕塑史上都占有重要
-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在桂开展
-
作者:
杨赞
来源:
当代广西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盟国家
中国
珍品
中国民族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东盟博览会
-
描述:
1月5日上午,由文化部和自治区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刘开渠艺术研究院、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联、广西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作品展(广西专题展)开幕式在广西美术馆
-
康养胜地 魅力钟山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钟山
博物馆
创业激情
六盘水市
中国西南
三线建设
主战场
旅游休闲
-
描述:
六盘水市钟山区,作为中国西南“三线建设”主战场,是50多年前“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峥嵘岁月已过,“三线”精神常存。水城河畔、国内唯一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坐落于此。通过展示、再现、体验,人们仍然
-
传世哥窑产地问题综合研究
-
作者:
陈克伦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地
专家学者
学术座谈会
哥窑
学术界
上海博物馆
元代
-
描述:
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一直处在学术界的讨论热点之中,从元代以来的文献直至今日的研究报告,对其时代和产地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九九二年十月,上海博物馆召开"哥窑瓷器学术座谈会",来自北京、江苏
<
1
2
3
...
7
8
9
...
43
44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