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天工巧夺,寿山石雕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瞭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雕刻   寿山石   中国宝玉石协会   艺术研究   专访   继承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文、图 叶钗论 寿山石是祖国的瑰宝,1999年荣登候选“国石”榜首;寿山石雕是中华民族艺林奇葩,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寿山石雕越发风韵独具、精彩纷呈、生机无限,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们加入寿山石雕收藏、鉴赏和创作行列。笔者家乡毗邻寿山石主产地,从事寿山石雕刻多年,在创作中有几点感悟,现择其二三,与同行研讨切磋。 巧取材巧立意 天然寿山石,每方各不相同,尤其珍贵石种如田黄、水坑石、晶冻石,它们的材形、色泽、纹理各不相同。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特点就是利用天然石料,雕刻出造型、色泽相适应的作品;若能做到“浑然天成、天人合一”,则是最高境界。因此,如何审“石”度势、因“材”施艺,做到出奇制胜,至关重要。雕作整形之前,要专心、深入地进行构思。关键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反复推敲选择主题,把握作品欲表达的主题,融石情、人情于一体。对于高档石,因其色泽艳丽分明、质地细腻且裂纹少,故只要选题对路,成功率很高;而对于中低档石,因其天生条件欠缺,则要按它的色泽、纹路、走向等细细揣摩,变抽象为具体,赋顽石以生命。 据说,清末明初寿山石雕艺术大师林清卿时常相石三四天仍未动一笔一刀,而他所作的作品《竹鸡》,本意刻为《沧浪濯足》,后根据原石的形、色,他反复揣摩精心构思,改题材为《竹鸡》,最终大获成功,并就此宣告寿山石雕真正的薄意作品诞生。可见,取材立意间艺术灵感的凸显,或许能够造就—件传世佳作。 精技法雕刀功 据考证,寿山石艺术发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寿山石雕刻艺术从古墓葬出土文物中看到的极为简单的技法,发展到如今具有现代特点且十分精细的薄意、浮雕、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技法。原有的“东门派”和“西门派”也合二为一、融会贯通。因此,如今创作一件寿山石作品,应当广泛、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圆满、完美地表现作品题材。而寿山石雕刻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究其刀法风格,有简练、朴茂、深化、秀凌等。如在薄意雕刻、花鸟雕刻中,多用秀凌刀法;在人物圆雕、古兽印纽雕刻中,多用浑化刀法。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寿山石雕刻艺术的雕琢主体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无与伦比;而其形式美则来自精湛的雕刻技艺。只有技法合理、刀法娴熟,才能创作出高度审美价值的雕刻精品;收藏家、爱好者在欣赏、把玩雕刻精品时,才会爱不释手,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化瑕疵讲品味 寿山石是天生美石,但也有美中不足,常见瑕疵有砂质、裂纹、筋络及混杂等。如何巧掩瑕疵,化腐朽为神奇,是寿山石雕刻的难题,也是考验作者独到功力的一大课题。对于砂质,区分棉砂、砂丁和砂团三种,硬度不高的可因势下刀,质地坚硬的则设法掩饰;对于裂纹(毕格),区分粉格(土格)、色格和震格三种,把能除掉的除掉,局部能用工艺化的则尽量“化格”;对于筋络,或如峰峦,或似水浪,若能组合成美丽图案,不但无损于石之品味,反增美感,如环冻、虎皮斑、花坑结晶线等;对于混杂,区分质之混杂、色之混杂,把通灵与不通灵的质地交错混合,或数种色彩渗染交融,使本为石质不纯现象,经高妙构思,亦能化杂质为融合,化杂色为俏色。在寿山石雕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讲究作品的艺术品味。著名寿山石研究专家石巢在1982年出版的《印石辨》中,提出田黄有“六德”:“细、结、温、润、凝、腻”,已成为当前寿山石品评鉴赏的共识。作为寿山石雕刻者,要不断丰富艺术修养,追求艺术风范,把艺术沉淀反映在雕刻作品中,再现寿山石的“德”、“尊”,提升雕刻作品境界,达到艺术高雅之堂。
淤泥下的乱世凄惶
作者: 吴久久   来源: 看天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文艺家   彩塑   中国工艺美术   传承   协会会员   责任   艺术设计学院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是怎样的心绪 在600多年前的一天,一条船的旅程戛然而止,从此沉睡在历史的淤泥深处,直到2010年9月17日。 这一天,山东菏泽市文物管理处的电话响了。有报告说,开发区的国贸中心工地上,建筑工人在地基里
林丽华:从难民到澳洲首位亚裔女市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传奇.纪实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获得   协会   博览会   江西省   降雨   美术师   中国书画   职业资格证书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林丽华经常协助中国经济代表团搞好双边贸易工作。中国不少经贸代表团对澳大利亚的商贸政策不大了解,加上语言障碍,到澳时碰到不少困难,她总是热情帮助,给他们介绍有关情况,增进双方互相了解。使中澳之间的商贸
那山那村是我家
作者: 暂无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获得   协会   博览会   江西省   降雨   美术师   中国书画   职业资格证书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一 在我的前半生,家乡曾经越长越大。 小时候跟着父母转悠在房前屋后,那个宁静的山村就是我的家乡。偶尔到了但家庄冯家堰,我的身份是“万家湾村人”。 后来到公社的中学念书,面对的是来自各个生产大队的同学。当公社改为乡的时候,大队改为村委会,咱们行政村叫“丁峰”,那时候我是丁峰人。 后来在县城上班,每个人的家乡都长大为一个乡。那时候我的家乡是鸣山。 当我们在全国其他地区工作或者旅游的时候,我的家乡先后长大为都昌、九江、江西。 到了外国,我们的家乡就突然膨胀起来,它的名字叫中国。 如果某一天,我们有机会到外星球做客,我们的身份就是地球人。地球就是我们的家乡。 人到中年以后,那个越长越大的家乡忽然越变越小,越变越还原,还原到了一座山,一个村庄。 那座山叫大鸣山,那个村庄是万家湾。 二 是那座山,和那个村庄,不但养育了我,还养育了我的列祖列宗。 我的生命来自六百年前那位从鄱阳湖边迁徙来的祖先,大鸣山养育了我六百年前的祖先。 我的生命来自三百年前那位推着独轮车到景德镇来销售窑柴的祖先,大鸣山养育了我三百年前的祖先。
春日的溢美之瓷
作者: 乐儿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获得   协会   博览会   江西省   降雨   美术师   中国书画   职业资格证书   作品   工艺美术  
描述: 很喜欢瓷器,喜欢她的剔透与晶莹、婉约与纯净。总想为她写些什么,却总也鼓不起勇气动笔学习了很久。积累了很久,现在悬在半空的笔终于落在了纸上,为我钟情的瓷器写上只言片语,留住对她最真最切的感情。 瓷器充满荣光,她出身华贵,仪态万方,一度代言着古典东方的含蓄与美丽,她从远古走来,风靡着整个世界、瓷器代言着的中国是一个婉约、内敛、饱满而堂堂正正的中国,华美而古典的中国,她给了世界一个真实而华丽的中国背影。 好在,这个美丽的背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反而,她越来越近了。无论时代如何喧嚣浮躁,一代代的制瓷艺人秉承祖训,默默地守候在那些不能言语的泥堆前、火炉前。虔诚地创造和等待着这些泥与火的奇遇奇迹。 此刻,这粉彩壶静静地卧在我的手里。她身穿薄如蝉翼的素纱外衣,不知用苏绣还是湘绣精致地绣着幽幽的兰花和翩翩而飞的蝴蝶,“芷兰生幽谷”的意境油然而生。泛着莹莹白光,提醒我的手、我的心,她来自与我毫不相干的另一个世界。我仿佛感觉到,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正透过这壶打置着我。于是,我的思绪飘忽、景德镇,瓷的王国这里无论春夏秋冬,烟雾总是遮掩着展星;任凭阴晴雨雪,窑火总是烧熔了暮色我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烟,不止不熄的火。
兼容中西自成一格:方照华的中国画创作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家协会   领导职务   兼容   中西   艺术创作   偶然性   中国画创作   成一  
描述: 方照华君之所以走进中国画领域进行艺术创作,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两方面的原因.说有偶然性,因为他在油画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后,便在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担任领导职务,那时,协会经费用难,人手不足.作为省美协驻会主席
万毅摄影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艺术   摄影作品   不绣钢   摄影创作   美术师   专业期刊   工艺   师范大学  
描述: 万毅,自由摄影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工艺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6年开始摄影创作,作品多次入选省内外大型摄影展,并多次在海内外专业期刊发表。2003年曾被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家,并获中国优秀摄影家十杰提名奖。
彭传芳油画作品选登
作者: 彭传芳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登   水彩画   个人画展   协会会员   福建泉州市   中国当代   美术家   油画  
描述: 彭传芳,1955年8月生于福建泉州市,自幼喜爱绘画,擅长油画及水彩画,偏爱油画三十余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十多次入选全国和国际性重要画展,多次获奖.曾存泉州、厦门、深圳、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被海内外美术爱好者收藏。作品曾发表于《中国当代绘画》(美国)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才女:余果
作者: 余果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专业   协会   陶艺家   艺术作品   中央电视台   学士学位   景德镇陶瓷艺术   才女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  
描述: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才女:余果
“保护消费者”误区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理财·公司理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发布厅   全国政协   图片新闻   安保人员   日祭   北大校园   马航  
描述: 对于消费者而言,“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旗号颇富吸引力;但倘若过度主张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也可能陷入误区,而现代产业布局的特点、市场化媒体经营机制等因素又使得偏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张可能占据上风,我们对此不可不察。 短期权益与长期权益 所谓“消费者权益”,包括短期权益和长期权益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未必完全统一。目前舆论中所说的“消费者权益”几乎全部是指消费者短期权益,对这种“消费者权益”的过度强调很可能会走进误区,最终反而损害消费者的长期权益。 消费者短期权益是什么?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享受现有产品和服务,无偿更佳;是要求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承担尽可能高的责任,承担无限责任最佳;是为产品和服务中的瑕疵索取尽可能高的赔偿。 消费者的长期根本权益是什么?是享受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假如无限制追求消费者短期权益,为现有产品和服务要求尽可能低的价格,要求供应商承担尽可能高的责任,为瑕疵索取尽可能高的赔偿,其结果必然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因风险与收益不对称而纷纷退出,最终非但无从享受产品和服务创新,就连已有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可能“断顿”,或是假冒伪劣横行。 从这个视角审视这些年来许多价格和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假如当初对中国电信企业“垄断高价”的抨击果真转化为现实,中国肯定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全世界一流的电信网络,以至于我在海拔五千米的纳木错湖滨手机信号也是满格,电信服务项目也不会如同现在这样五彩缤纷,所有消费者都从中受益。 餐厅酒店为消费者提供的良好就餐环境是要耗费可观成本的,他们有权利为此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或是为自带酒水收取服务费。对此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去其他餐厅,或是选择不消费酒水,餐饮本来就不是什么技术和资本准入门槛甚高的自然垄断行业,可供选择的餐厅遍地都是。假如对此也要在“消费者权益”旗号下斥之为“霸王条款”加以否定,其结果要么是菜肴价格全面上涨,要么是餐厅酒店难乎为继纷纷关闭。 权益保护与技术创新 在技术创新问题上,消费者短期权益和长期权益的潜在冲突最为显著,因为技术创新的某些问题完全可能必须要到大规模实际使用之时方能发现,在实验室中发现不了,我们不能要求技术人员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相应也就不应为创新产品中的某些问题要求过高的赔偿。在丰田质量风波中,这一点就有所显露。2月23日美国众议院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就丰田质量风波召开听证会,重点问题之一便是丰田部分车型的突然加速问题。但是,我们不考虑部分消费者的道德风险—日本电视台已经抓住了一批证据,表明美国不少消费者对丰田“质量问题”的指控实际上是律师事务所诱导乃至导演消费者共同伪造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讹诈。仅就真实的突然加速问题而言,不少研究已经发现,由于汽车上使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而车主、外界使用的其他电子设备、数码产品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电磁污染可能才是导致丰田部分车型突然加速的真正原因。在这里,消费者的最大利益不是用“保护消费者权益”之类大帽子索取一时的巨额赔偿,以至于严重挫伤厂商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妨碍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鼓励创新之间求得平衡。对转基因之类一旦实施推广就意味着整个民族和生态环境都暴露在未知风险下的技术,务必慎重又慎重;但对制造业中其产品风险承担者是单个个人的情况而言,我们应为技术创新留下足够空间。 个体权益与整体利益 某些“消费者权益保护”主张可能还与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目标相冲突,典型案例如油价问题。坊间关于燃油价格的抱怨和段子可谓多矣,一些段子让笔者也大笑不止,还把这些段子转发给发改委的朋友,但笑过之后,我们需要开始严肃认真思考问题。作为一个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能源进口大国,我们真的有本钱、有权利抱怨燃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吗?倘若大面积实施燃油补贴制度,我们可以降低燃油市价,但燃油补贴制度对整个国家而言实在不能算是好事,因为这一制度激励了居民浪费能源,燃油补贴日益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包袱,成品油进口国还要为此在贸易收支上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提高该国陷入货币金融危机的风险。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的这一软肋就暴露得淋漓尽致。至于美国长期人为维持汽油低价所付出的社会、经济、环境代价,客观的观察者都不会否认。 之所以有必要提出偏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是因为现代产业布局的特点、市场化媒体经营机制等因素使得这种主张有可能占据上风。中心城市居民因聚集于中心城市而拥有与其人数不相称的潜在和现实政治影响力,而现代产业布局的特点是制造业离开中心城市(大型商品制造业这一态势尤其突出),中心城市居民对于制造业产品多数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意欲占据舆论高地的市场化媒体又需要反映中心城市读者的主张呼声方能生存发展,这样,结果往往就是消费者群体的声音被放大,而生产者声音受到一定程度的掩盖。对于这种舆论呼声的失真,我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作者供职于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所,兼任中国国际期货公司独立董事。)
< 1 2 3 4 5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