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查龙国陶瓷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国际   景德镇   江西省   会员   艺术大师   中国   陶瓷艺术   高级   工艺美术  
描述: 查龙国先生,原籍江西兴国人。1936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海外国际艺术界协会名誉顾问。1979年被中国海外国际艺术界协会授予‘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第一段]
地方动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两岸关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政协   景德镇   孟建柱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台资企业   郑洞国   省委书记   调研组  
描述: 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漳浦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考察景德镇台资企业;吴伯雄在海大演讲 海大学子反响强烈;连战题书名《青史青山》在两岸面世;抗日名将郑洞国魂归故里;[编者按]
以供应链协同管理推进产业集群化——以江西省为例
作者: 叶孝明   梁祺   来源: 华东经济管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制   供应链协同管理   产业集群  
描述: 文章针对江西省产业集群层次较低的现状,从分析供应链协同管理入手,提出整合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化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的新思路,并且在此基础上,为整合供应链协同管理,培育江西产业集群提供对策。
地市老科协巡礼(之三):蓬勃发展的景德镇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协会   科协   江西北部   景德镇市  
描述: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北部,是江南雄镇,现已发展为驰名中外的世界瓷都。[第一段]
八面来风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方米   合作协议   建筑陶瓷   重庆市   产学研   建筑节能   管理条例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上海:178万平方米土地入市;古巷:洁具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闽清:建筑陶瓷七月份出口增长逾近70%;重庆:《重庆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年内颁布;河北高邑: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编者按]
第42届国际陶艺学会(IAC)大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国际   陶艺   轻工业   IAC   政协委员   景德镇陶瓷   学会  
描述: 此次大会有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参加 。中国陶艺家代表团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原轻工部副部长)为团长,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秦锡麟教授为副团长一行28人赴欧洲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获得圆满成功。[第一段]
我院教师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出席国际陶艺大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拉脱维亚   国际   教师   陶艺   广西   政协委员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第42届国际陶艺学会(IAC)大会于8月14日至18日在欧洲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有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人参加。中国陶艺家代表团一行28人赴欧洲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以全国政协委员
知产资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发明与专利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因专利   商标局   专利申请量   专利权人   现代公司   闽浙赣   知识产权   行政执法   协作机制   发电机  
描述: 个市签署了《闽浙赣皖九市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协议》,标志着闽浙赣皖九市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正式启动,也标志着闽浙赣皖九市知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成立20周年活动回顾(上集1986-1996)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重点   陶瓷厂   国有企业   行业发展   政府职能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改革开放   小企业   组建工作  
描述: 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行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运而生的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在第一任秘书长郑本良同志的牵头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和组建工作。当时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
综合信息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安徽农村金融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   综合信息   “大都市圈”   经济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   宏观调控机制  
描述: 的框架结构。依托城市经济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联系把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及地区组织变成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建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为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建立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 1 2 3 ... 10 11 12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