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华日】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往事回思如细雨 旧书重读似春潮:艺术大家罗工柳
-
作者:
陈琦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美术教育
抗日救亡
艺术
宣传工作
专科学校
国民政府
中国现代
敌后抗日根据地
油画
-
描述:
筹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同年6月罗工柳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38年底,他接受党的指派,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术编辑和创作员,并克服重重困难,建起水印木刻厂
-
南京公共艺术杰作的典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作者:
徐怡苏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与南京地域性密切相关的雕塑有很多。其中堪称南京公共艺术杰作之典范的便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群雕,阅读本文,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这组雕塑带给我们的震撼。
-
老友力群
-
作者:
王琦
来源:
晚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木刻艺术
力群
公告
文艺界
常务理事
抗敌协会
美协
木刻家
山西省
-
描述:
力群老友百岁诞辰的那天,我虽未参加他的庆祝会,但是我的几个儿子参加了。回来说起那天会上盛况,特别是这位寿翁那样谈笑风生的健康状态,我是衷心为他感到高兴,以为他再活个十年八年也毫无问题。未想到不到一个月,竟传来他不幸辞世的噩耗,使我感到震惊,伤悼之余,不禁回忆起几十年来和他交往的一些旧事。 我和力群1938年4月在武汉相识,时值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宣告成立。我们都是三厅的美术工作人员,那时力群已是知名木刻家,常常在办公室刻他的木刻作品《机枪手》。还有他的两位国立杭州艺专的同学罗工柳和卢鸿基也是木刻家。我当时还未使用过木刻刀,但对木刻艺术的热爱和向往,使我们结成了坚固的友谊。不久由于形势的需要,文艺界各门类的全国性抗敌协会相继在武汉成立,美术界也成立了“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我和力群以及在三厅美术科的20余位同志都去参加了成立大会。在会上,大家讨论会章内容,力群忽然起立十分激昂地发言:“众所周知,木刻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但这个会章的条款中,美术只包括有中国画、油画、雕塑、实用美术、建筑、篆刻,却没有木刻,这是为什么?请解释!”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张道潘显得有些紧张不安。
-
抗战时期的中日“黄金争夺战”
-
作者:
王贞勤
来源:
文史春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玲珑金矿
八路军
发动群众
争夺战
选矿厂
日本人
黄金资源
胶东半岛
侵华日军
-
描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资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自然成为日军的觊觎之地,他们武装占领招远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而中共胶东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005年7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爆出一个惊人的秘密:八年抗战中,胶东军民向中共中央“贡献”了黄金13万两,成为保障中共抗战事业经费需要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这一秘密的公开披露,一向鲜为人知的中日胶东“黄金争夺战”也浮出了水面…… 日寇掠夺 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自古就以盛产黄金而闻名,自唐武德六年(623年)就有“金城天府”之美称,在这长达50多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2000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和1000多个古老的矿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玲珑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