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十二】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读来读往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你知道竹久梦二吗? 关于竹久梦二的三人对谈 2010年春,《逆旅——竹久梦二的世界》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策划主编《读库》的张立宪在谈到这本书时说,自己是在对竹久梦二并不熟悉的情况下
-
记忆碎片复原记“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香港艺术展览会(HongKong Art Fairl传媒预展上,香港艺术家又一山人身穿白色T恤,上面写着,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 - 1990”。他介绍说这个展览不错。当时,这个展览的摊位被布置成艺术家们当年的生活居所:简陋的单人床、热水壶等,一边的墙上陈列着他们的手稿、阅读的书籍,一台电视机正循环播放纪录片。对比其他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然的“艺术品”,这几乎成了整个展览会上最有意思的一个。 整个展览来源于亚洲文献库最近所做的两个大型项目: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后者由巫鸿教授编辑,即将由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出版。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影响极为深远。在此期间,许多当前的知名艺术家,如陈侗、张晓刚、毛旭辉等,正在艺术院校学习,首次展出作品,并为其艺术实践和日后成就打下理论基础。在北京798的尤伦斯当代艺术馆,曾经举行名为“八五新潮”的重要回顾展。为了深入研究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亚洲文献库展开了一个专题文献项目。香港大学美术史毕业的研究员翁子健(Anthony)与同伴一起,花费4年时间,收集、整理和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纪实和原始素材。最后,他们汇集数百本1980年代的出版物,完成75次录像采访及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并将一批著名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个人珍藏进行数码扫描。文献库共拥有7万多个数码档案,堪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具规模、最成系统的1980年代纪实文献库。 历史的尘埃似乎总不能被完全网罗,上一分钟发生的事情,也极有可能变成罗生门事件。在参观了这些数以万计的原始数据之后,原本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碎片,带着各自的痕迹,慢慢还原为历史的轮廓。过程并不沉闷,就像坐在家门前的老树下,听他们讲一个故事,背景就是国门初开、充满激情和憧憬的红火年代。他们所描述的,并不只是大时代的巨轮,更重要的是组成这艘巨轮的一个个动人细节,有血有肉。 一百分钟的剪接采访纪录片里,囊括了徐坦、黄永林、张培力、丁乙、费大为、徐冰、毛旭辉等7位艺术家的回忆节录。他们几乎都提及,当时对于书本、知识的渴求。一方面,当年物质生活短缺,大家谈论的话题很单一,会为了学术问题争论很久:另一方面,一些欧美西方的理论书籍、画册慢慢涌入,以及新潮文库、《汉译西方哲学名著系列》的出版,让他们发现除了前苏联之外的新天地,从单纯在技艺上的磨炼,转为对现实、对生存状态的诘问, “为什么”和”什么”进入了他们思考的核心。毛旭辉还记得,当年他们一心要求就读的云南美术学院改善“伙食”:包括食堂的伙食和打开学校的图书馆。校方迫于无奈,当面给他们打开美术系的资料室,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直到毕业,他还深深纠结于自己读书不够的问题。费大为则记得,在16岁到26岁的日子,为了看书可以每天不睡觉。当年早上6点军训,除了上班还要政治学习,直到晚上8点之后才是自由时间。他们几个人把珍贵的书本传来传去,3天可以读完一本,还狂做笔记。后来被党支部发现,要求他们列书单坦白检讨,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豁出去,才发现一年里读了120本书,连自己也惊讶于这种疯狂。那时,他还练就了“反读书”的本领:就是从批判的语句中推断原文的意思,极大地延伸了知识的圈框,同时锻炼了独立思维。不过,他们也提到,读书的过程其实很被动,像是吃不能点菜的西餐:来一道吃一道,断断续续,靠自己推断前文后理,不像现在“吃中餐”,随便挑自己喜欢的。 让人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一些看起来无关重要的“小事”。徐冰当年曾代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和其他系的老师一起挑选人体模特儿,一个下午看了几百个裸体,实在震撼,能在历史里大书特书一笔。事后,他们内部为了挑选准则讨论了很久。雕塑系的要求人体骨骼肌肉突出有特点、油画系的则希望要颜色比较明显的人体等等……纯粹学术的分歧,听起来有点遥远,又分明有趣。毛旭辉则提及,今天事业如日方中的张晓刚,当年和他的交往是从笔友开始。他们相约暑假到丽江写生,但是没有经费坐车,只好到汽车站逐个问运货司机,有谁愿意带他们去。找到了之后,他们一路上给司机买烟、买饭,车子不好使,每当死火他们就得马上跳下车,拼命摇手摇帮忙重新发动,3天后到达目的地,累坏的同时发现,所花的钱跟车票钱也差不多了。这些回想起来忍不住偷笑的细节,是这批艺术家心里最不可磨灭的成长足印。 纪录片“八十年代广东艺术家:从萨特到邓丽君”主要描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地区艺术家的状况。广东的情况较为特殊:除了受到书本的影响,读到萨特等人的书籍,看到凡高、塞尚的画之外,更重要的也许是来自港澳、深圳特区的影响,以及沿袭传统广东人的务实性格。有批评家认为,当年当北方同行口口声声谈论“自由”之时,广东这边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现代生活、消费文化带来的生活巨变。据说,这边的发展总是“有新无潮”,大家做新的东西,但不会形成“新的运动”。在广东文化里,大家并不执着于追问所谓的“终极问题”,该怎样就怎样。以致北方来的徐坦当年很不习惯这边的生活风气,没事就泡在茶楼里,总是很悠闲的样子。他提到一个很好玩的细节:当年卡式录音机刚刚流行的时候,有一个牌子叫三洋,大家都喜欢用来听邓丽君的磁带。有次他带了一台到北方,因为大家都没见过机器、也没听过歌者,虽然很喜欢那些歌曲,却以为唱歌的叫三洋,机器叫邓丽君,搞混了。还有艺术家提到,当年从港台流入的黄色录像、黄色书刊,对广东地区前卫艺术家的视觉文化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影响。广东人就是觉得“没有大师、就是生活”,墙上的大字报也张扬地写着“我们什么都会,就是不会讲好普通话!”看来,对于本土文化的执著,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通过他们的亲口描述,以及阅览当年留下来的手稿、书本,对于八十年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有了一次时光穿梭式的了解。城市画报×翁子健 城市画报:你们当年的采访,大概的采访提纲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问题?翁子健:我们访问最大的一个主题即当时的文化氛围。由于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实行,中国重新开始翻译及出版外国的书本,加上青年知识分子对于知识的渴求,出现了所谓的“读书热”。我们在访问中探讨艺术家或艺术界当时受到什么书本、什么画册甚至什么展览、电影、音乐之影响。其他的主题也包括八十年代的学院教育、艺术活动、及地方文化差异等等。 城市画报:整个研究最大的困难在哪里?翁子健;我们采访的对象包括华南、华中、华北乃至西南等地,绝大部分的艺术家都很欣赏这个计划,欢迎采访和收集资料。最大的困难在于,那些数据数量惊人、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整理,散乱无章。4年里,我们为了搜寻、搬运、整理、扫描……马不停蹄。 城市画报: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新的研究点?翁子健:有的。比如,当时各地的艺术院校,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以及云南美术学院等等,对于各地艺术家成长的影响,有的有地利之便,有的一向有大师传统,还有的没有多少规章,任由他们自由发展等等……另有对女艺术家的研究,这方面也较少人关注,她们很少参加这类活动,到底是创作风气,还是社会风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现在有了文献库的整理数据,也许可以寻求到更确切的答案。 城市画报:为什么会特别有一个广东艺术家的纪录片?翁子健:因为八十年代的广东当代艺术是一个被忽视的部分。在一般的研究中往往将中心放在杭州(因为有浙江美术学院)或者北京。通过访问,我们发现广东由于是最早的商业活动地域,以及临近香港,整个文化氛围与内地其它地区大为不同,于是这个主题十分有趣。当然,广东艺术家的纪录片只是第一部。由于我们已制作了大量素材、又收集了很多的原始文献,我们希望在日后有机会制作其他主题的纪录片。 城市画报:如果到文献库参观,能否看到所有未删节的艺术家采访?翁子健:可以,在9月之后,所有的未剪辑影片都可以在文献库供查看。
-
优闲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文/陈轶婷·图/戴牟雨 上海 真诚的况味 Warm安福路2s3号 风和日丽的午后,走在安福路上,晃过一扇大大的落地玻璃,印着阳光下天空云絮的射影,低处的几个高矮不一的绿色植物和萝卜。这家名为Warm的小店,开业一个月都不到,还来不及在门口挂上一块有logo的牌子,我只在门口桌上的小木盘里找到了手写的店卡,外加一个橘黄色的笑脸。 店主谷小姐,留法11年归来。去年8月,和朋友一时兴起盘下了这个路边的铺子,直到今年的4月开门迎客。她在巴黎学习染织和色彩设计,这门学科在中国还真是鲜有耳闻,不过从店里精而不杂来看,色彩研究在生活中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同色系的物品和旁的摆设点缀让视觉井井有条,疏密有序。窗前和墙上或高或低搁着彩色封皮的图案设计书,就连一旁用来包装商品的牛皮纸都那么精美,还印着一个暗金色的大方框。 干净空间里有3张大长桌子,这是谷小姐闲来自己设计制作的,目前已有一张被预定了。印象派油画图案的方形盒子系列的香芬;高高叠起的纯白色封面涂鸦本,小书架上放着几排杂志;挂钩上的串木头小勺,抬头居然发现横梁上悬下的是猪笼草。她喜欢自己动手创造新的东西,店里的小物大多取材天然,由她本人配色并设计。如:几条格子限量版围巾,是从西藏采集原料归来,经过牛毛采集、特种洗涤,再挑选精良的部分,进行手工捻线,工艺十分讲究。她更是自信地指着门口地上的毯子称:料子比Hermes的品质还好! 金牛座的她,从读到一半的中国美院离开,多年奔走巴黎的生活和学习让她获益不浅。给法国家庭打工、在设计公司实习,在修道院所属的住所居住,她在异乡的生活和历练中收获了友谊,也看到了法国人真诚生活的一面,她笑着说 “人生其实很短暂,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一一去实现,到年老的时候,就将是充满幸福感的,不会遭遇回忆的贫瘠。” 一台苹果机、手边的各色工具、辅料,她可以自得其乐地在这里呆上一个下午。未来,她计划辟出更多的空间用来做简易的二手交换书店,并设想举办小型的画展、摄影展。 我希望小店里的物品是具有设计感,同时又是平凡百姓喜欢而用得起的。” ——店主谷小姐 01.德国设计团体Bless设计的床单,将亲密的爱侣直接画在了枕头上,大胆新颖的创意博得顾客开心一笑。02.清雅的米黄色、绿色、白色,褐色组合,体现出惺生活的格调。03.墙壁上挂着的围巾是用比羊绒手感还要好的牛绒制作的,当然价格也不菲。04.长方形的空间里,具有形式感地摆放着褐色木制餐具,另有她的外国设计师朋友寄卖的创意小物。
-
行走 日本·北陆秘境山海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文图/Mr.lonely 在没有出发去西临日本海的北陆地区之前(福井、石川、富山三县合称),只认得在地图上那尖锐刺入大海的能登半岛。后来,同行的摄影师讲,多年前风靡中国的日本电影《追捕》,高仓健饰演的杜丘同学,就是在这片土地展开逃亡。后来,当我们驱车疾驰于能登海滨,惊起无数海鸟之时,却发现一个孤独的老头泡在海里。于是,同行的著名诗人廖伟棠先生,即席作俳句一首:能登遥远,海中老头飞起来了,追捕者啊,还在三十年前赶路。 北陆第一站抵达福井县,在若狭湾深处的入海口处有古老的港城小滨市,由于过去有将在这里刚捕获的青花鱼快速送往京都的美食家们饭桌上的历史,因而连接小滨和京都的道路便被称做“青花鱼之路”。在小滨鱼市场,我们得以感受热闹又整洁的早市,还有友善的渔民笑容,但是主角生猛海鲜们,真是令人有马上带上芥末大啖刺身的冲动啊。不过,带来深刻印象的还是,日本对传统的保育和再造,比如,小滨有非常独特的漆器工艺,具有宝石般光泽的“若狭涂”。而当地使用这种工艺制造筷子的工坊,居然成为了旅游的指定项目。你甚至可以在这里,亲手制造只属于自己的一双独一无二的筷子。 在远离东京、大阪这些繁华现代超级都市的北陆地区,自有一套依托山海的慢生活方式。比如石川县的首府金泽市,市内到处还看得到旧日的市容、传统工艺、历史遗迹等。因为源自江户时代的旧城保育良好,拥有非常绵密几乎要让人迷路的街道,经过重新装潢的古老建筑物现在大都成为饮食店与吃茶店或是土产店。让游客不但能接触到日本的历史文化,也能享受漫步在街道的乐趣。市内有充满禅意的典型日式庭院“长町武家屋敷”(武家住宅)、也有日本三大名园之一的兼六园。幸运的是,我们还在传统上是观赏艺妓及演奏的东茶屋街,遇到了一对用传统仪式举行婚礼的笠轻夫妇,真是仿如时光流转,回到江户时代。 在北陆旅行的终站富山县,可以观赏到日本最壮观的山岳景色,因为这里号称日本的阿尔卑斯山。拥有日本三大名山之一,海拔超过3000米的立山雪峰,和在白川乡的世界文化遗产——“五个山合掌造民居”。在日本的“观光地满足度”调查里,均是名列前10位必然之选。喜欢登山和探访秘境的旅行者,在富山,可以得到双重满足。而完成北陆之旅的朋友,更可以收获一次特殊的从海到山的丰富旅程。
-
读者俱乐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主题海报征集行动 2010年5月8日,世界公平贸易日,我们邀您一起上路,为好事聚首,为好事碰头,以中国原创力助推公平贸易概念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这一年,我们介定为中国公平贸易的传播年,籍此
-
各国城市里发生的趣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之梦2010”并同时在伦敦以及上海展出。8月5日至10月31日,《躺椅之梦》在2010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城市公园及上海植物园展出。在本届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的启发下,今年艺术家们将“种子”这一主题
-
搜店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北京、上海、南京 时装,原来可以去掉很多颜色 S·DEER 北京:前门大街52号 上海:徐汇区田林路130号 南京:夫子庙贡院街99号 在桂伦镁为S·DEER拍摄的最新广告片中,她身穿白色上衣和渐变色棉布裙,还是一如既往的轻盈恬淡,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与作为演奏家的男主角邂逅。 4月中旬,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上,来往的游客如织,周围环境喧嚣热闹,而S·DEER的店铺在这处闹市中却显得异常沉静、低调。店面上下两层,黑灰的外墙面强调着S·DEER越来越艺术化的气质,青灰色的石块状墙体和暖色灯光铺陈其中,颇有几分国际大牌的硬朗风范。历经十六年的发展,S·DEER这个以南京为轴心的品牌,如今店铺已经遍布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共计600余间。 这个季节,S·DEER店内几乎全部换上了春夏装亮相,棉、麻、牛仔、针织是设计师最常用的几种材质,青、灰,是最基本的两种颜色。缝着纽扣的豆绿色T恤,或者麻布碎花的紫灰色衬衫,带着回归的大雁衔起的清新泥土味儿。店里的春夏女装灵感据说汲取自大地与岩石质朴与平和的气息,并且相当柔软。让每个人在进店的时候,动作都变得轻缓起来。 女装是店铺的主推,也是最有特色的部分。碎花、水玉、渐变、褶皱、不规则剪裁,在这个美好的初夏,姑娘们身着撤落碎花的麻布衬衣和渐变色的灰色褶皱裙,含蓄而轻柔。备受欢迎的洛丽风,在S- DEER这里,变身为田园的艺术气质。 男装则更多了几分简洁之美,针织上衣、素色T恤搭配一件灰色系的下装,俨然一个派头十足,谦和低调的绅士。S.DEER的特色是无论什么色调,什么剪裁,都融入了一种高雅的灰色。这个对灰色调的爱好来源于S.DEER品牌创始人——知名艺术院校出身的蔡公和先生,而在设计总监刘丽丽这里,却并不仅仅是理念的承袭,她将这种最安静最具质感的灰调不断繁衍,无限放大,并融入自己新的想法。往常在世界大牌中常见的高级灰,一旦落地繁衍,便成为了青灰、蓝灰、紫灰、粉灰和黑白的渐变色谱。让更多的人爱上这拥有独特质感,安静而高雅的灰色调衣装,这也是她的梦想之一。 让大家看到简约的黑白灰也能组合出多种可能,即使不是五彩斑斓依然穿出精彩。” ——S·DEER设计总监刘丽丽
-
找乐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文·图/侯子英 敢有歌吟动地哀 2010热波音乐节散记 敢有歌吟动地哀 这句诗来自鲁迅,在热波第三天听赵牧阳演唱时想起的。赵牧阳被称为一代鼓王,他曾为中国数十
-
城市地理 广州之心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诞生在珠江岸边的新城市空间看成是一般意义的新城建设,这条延绵十多公里的新城市中轴线把一个中古时代的世界性城市和今天的大都市联接到一起。在亚运会开幕的2010年,人们还不好去断言,亚洲
-
荒岛音乐会2009纪念特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城市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规划
十二金人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演进得如此简洁动听的新乐队,总是更值得拿出来与人分享。如果下次不幸再度流落荒岛,请允许至少带个1T硬盘播放器。 左小祖咒 《大事》 真不敢相信这个当今摇滚圈早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