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530 条
-
夏国:《Sorry 404!》
-
作者:
唐莉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判断
数字化影像
夏国
艺术家
像素
信息化时代
图像
绘画
作品
-
描述:
举办夏国个展《Sorry 404 !》。该展览展出夏国多年创作的油画、装置、影像等作品,艺术家不愿被媒介所左右,更在乎问题脉络的持续。艺术家对信息化时代所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尤为关注。
-
极端主义是精神的避难所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避难所
精神价值
抑郁性
深度
极端主义
运用
极端化
作品
自觉
废弃
-
描述:
他是画家在当下文化中非常个性化的态度。中国现在是对所有的深度价值进行极端的否定和废弃的时代,而他却在呈现这个深度价值。
-
旧梦的寻拾:贾鹃丽十年作品在今日美术馆展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文化传播
公司
深圳市
女性艺术
中国当代
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翰如坊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绘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持,冯博一策划的"旧梦的寻拾——贾鹃丽作品(1990—2010)"展于2011年3月27日至4月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3号馆举行。贾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修复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美院
观众
中央美术学院
馆藏品
修复工作
美术馆
文化遗产
-
描述:
“修复”本身的魅力。把“修复”这样一个表情严肃、严谨、科学的抽象词汇,通过剥离出单件藏品的修复过程,以及藏品修复前后的对比和修复不同材质藏品的对比,将观众引入一段“修复”的奇妙之旅,深入浅出地了解到修复的相关知识内容、修复的神奇和艰辛,以及“修复”对我们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
-
油画色彩减化现象研究
-
作者:
刘春蓉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色化
色彩减化
文化性
-
描述:
色彩减化是中国油画当下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传统色彩审美的积淀,是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特征,主要有单色化和色彩减少两种形式。
-
和谐“绣”美在旧州
-
作者:
黄丽美
来源:
当代广西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际关系
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
文化产业
壮族
生态博物馆
示范基地
和谐
绣球
靖西县
-
描述:
和谐街道: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状况良好,公共服务健全,文化生活丰富,居住环境优美,人际关系融洽。"绣呀绣,尼罗尼!五彩绣球传情谊,相逢何必曾相识。有缘何必前世修,山盟海誓两心知。祝福吉祥球作证,友谊
-
用特色彰显城镇魅力
-
作者:
付松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生态环境
相结合
仿古建筑
竹园乡
彰显
大方县
小城镇体系
特色小城镇
文化遗产
-
描述:
大方县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特色彰显魅力青瓦白墙,红檐木窗,假山亭台,浮雕画廊,青石方砖铺砌的街道,排列整齐的仿古建筑,屋脊的牛角宝顶,墙裙的图案纹饰
-
“衣”缘境生
-
作者:
王琦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符号载体
文化精神
文化立场
形式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古代文化
作品
服饰
传统文化
-
描述:
的物料,以当代艺术之躯壳,还原古代文化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并试图引发对于传统与当代文化之间的承载与发展的文化自觉性。冯劲草的"服饰"油画综合作品系列,看上去古意盎然,颇具中国汉唐以降壁画的那种拙朴厚重、精
-
北京:霓虹的繁华与寂寞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都市文化
繁华
孤独
钢筋混凝土
艺术家
冰川河流
霓虹灯
北京
世界
-
描述:
霓虹灯,这个象征现代都市文化的符号,隐喻着繁华与寂寞。霓虹灯勾勒出一个个遥远陌生的环境,孤独的人们在那里做着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消耗着生命……艺术家孔令楠用最为普通的油画颜料和独特的技巧描绘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她笔下的高山、峡谷、冰川、河流都发出炫目的霓虹光芒。渺小的
-
玲珑世界
-
作者:
龚欣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饰店
单纯化
名牌
深圳市
珠宝饰品
酒店管理
品质
营造气氛
年轻女性
黑与白
-
描述:
女建筑师龚欣,喜欢烹饪,喜欢享受淋浴和泡澡,还喜欢收集各种小物件,在65平方米的空间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玲珑世界。 我的小屋子原始的模样是个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格局,建筑面积65平米。与它初次见面我就知道应该把它打造成什么样子因为我心里一直有这么一个家,一个属于我的小世界。 首先,我需要在有限的面积里尽可能大地享受空间,一个人的生活,不用过于封闭,所有空间都是可以自由穿梭的,是开敞而明亮的。所以分隔起居室和卧室的墙被打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卷动的竹帘,可以根据需求不同而改变空间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