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386 条
-
这边风景尤好
-
作者:
虞宝竹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省委常委
工业反哺农业
万向集团
科技产业化
工业总产值
农业为基础
经济发展战略
机制优势
人民论坛
集团化管理
-
描述: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每个企业都留下一串或深或浅的足迹,每个省、市、每个县都在绘制最新的图画。你可回望走过的路程,你可追忆逝去的岁月,你更可以穿越五彩缤纷的长廊,探讨今日的难点、问题,描绘明日的蓝图和期冀。当《人民论坛》将《乡镇企业》这一栏目献给你时,就是送给你一方展示智慧的天地。
-
民族服饰潮--挡不住的魅力
-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团结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
魅力
“老外”
民族服饰
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
民族服装
服装服饰
维吾尔
-
描述:
民族服饰潮挡不住的魅力世界时装苑如同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折射出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与习俗。服装作为人类形象的共通语言,顺理成章地充当起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使者,让八方来风尽情翻卷在世界服装大舞台上。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一度被蓝、...
-
成功后的思考:《共创辉煌》启示录
-
作者:
高天一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创
特色文化
群众文化
民族特色
音乐创作
人才观
时代精神
地方特色
大型文体表演
文艺表演
-
描述:
。一、“特色文化”独具勉力我这里说的“特色文化”是指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的文化现象。它融汇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在大型文化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共创
-
从新加坡的鱼尾狮谈到吴文化
-
作者:
王文钦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人
新加坡人
几何印纹陶
多元文化
象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
太湖流域
海洋文化
吴文化
百越族
-
描述:
从新加坡的鱼尾狮谈到吴文化王文钦在新加坡河口的安德逊桥堍,竖立着一尊美仑美矣、造型奇特的鱼尾狮雕塑。这是新加坡已故雕塑家李浪新于1972年8月完成的一个杰作。人们都说,它是新加坡的标志。有人说,鱼尾狮是新加坡的“国家图腾”,而且猜测,这个貌似丹麦美人...
-
浅议石家河文化雕塑人像
-
作者:
周光林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原始宗教
发掘简报
浅浮雕
陶塑
相对年代
新石器时代遗址
石家河文化
人面像
雕塑
-
描述:
浅议石家河文化雕塑人像周光林石家河文化是分布于江汉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石家河文化的遗存中,陆续发现了一批不同质料、不同手法制成的雕塑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雕塑人像。这些人像体态各异,特色鲜明,是我国原始社会雕塑艺术的精华之一。本文对该文化雕...
-
我国先进的陶瓷技术研究中心在京建成
-
作者:
秦启坤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种陶瓷
科研机构
技术进步
研究中心
物理化学性能
独资企业
陶瓷技术
梭式窑
辊道窑炉
工艺技术装备
-
描述:
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陶瓷技术研究中心95年12月初在兆峰陶瓷(北京)洁具有限公司院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由香港兆峰陶瓷集团兴办。总投资600万美元,从德国引进全套陶瓷工艺技术装备,是目前国内规模大、装备先进、研究范围广的陶瓷技术科研机构。 香港兆峰陶瓷集团近几年投巨资在国内创办了三十多家合资、独资企业。为了配合下属企业的技术进步,从93年开始着手筹建兆峰陶瓷北京技术中心。中心有从德国引进的莱斯600T压机,24.2M试验辊道窑炉,5M~3梭式窑,90M多
-
《中国陶瓷》1995年总目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颜料
应用研究
陶瓷材料
中国陶瓷
碳化硅晶须
氮化铝
试验研究
金光釉
1995年
总目
-
描述:
·科研与应用·熔块釉中外加氧化锌的作用及对铅、铭溶出匿影响的SI;NI结大SIC窑具的研究和开发—…………………·郝小勇(1.l)应用研究—………………………………………·汤卜等(328)一1云行釉
-
特种碳化硅窑具材料的研究
-
作者:
张治平
黄辉煌
黄朝晖
赵俊国
任云龙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材料
窑炉
窑具
碳化硅
-
描述:
研制出Si3N4/Sialon结合碳化硅窑具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材料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高温结构性能,其抗氧化性和抗热震性优于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制成棚板在重载隧道窑窑车上使用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
古驿道情思
-
作者:
詹得雄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山区公路
温庭筠
文化名人
驿道
婺源县
安徽歙县
徽州
北方移民
陶行知
-
描述:
前年,50岁了,我才第一次去探访父母的老家——皖赣浙交界处婺源县的一个名叫虹关的小山村。回京后,兴致勃勃地同家人絮叨了好几个月,尤其是村口那棵六七个人抱不过来的千年大樟树。在大学读外语的女儿听得瞪圆了眼,几次说:“我也要去!”于是,有了第二次故乡行。 女儿进村的第一件事;便是绕着那棵“江南第一樟”饱看了几圈,然后站在“虹关古樟”碑旁摄影留念。乡亲们说:“这一次,你们该去爬一爬古驿道了。” 婺源旧属徽州,一条翻山越岭的驿道,从徽州(今安徽歙县)南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正好从虹关穿过。靠着它,一千多年来,吴头楚尾,人来车往,商旅不绝。我的父母,
-
景德镇陶瓷雕塑与民俗文化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雕塑
民族文化
象征意义
题材
民族心理
殷商玉器
文化特征
人与自然的关系
民俗文化
审美特性
-
描述:
景德镇陶瓷雕塑与民俗文化陈雨前景德镇陶瓷雕塑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和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