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530 条
-
湖湘古彩瓷集萃
-
作者:
鲁敬平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衡山
湘阴
彩瓷
彩绘
石龙
长沙窑
釉下彩
千家峒
化妆土
湖湘
-
描述:
说到湖湘古瓷,人们就会想到湘阴窑、长沙窑。谈起湖湘古彩瓷,人们可能还是把目光投向湘阴窑与长沙窑。但却不知,在湖湘古彩瓷中,从湘江逆流而上,还有湘潭的湘乡石龙窑、衡阳的衡山窑和耒阳窑、永州江永的千家峒窑等,它们都是湖湘古彩瓷中的姊妹花。 一、湘阴窑 湘阴窑属于东汉瓷窑,在今湖南湘阴,由此冠名。唐、五代湘阴隶属岳州,亦称岳州窑,有文献记载,岳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湘阴窑的瓷器对湖南古代瓷器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湖湘瓷窑中的一颗明珠。 湘阴位于省会长沙之北,南北纵长61公里,东西横跨52公里。东接汨罗,西连益阳,北交岳阳、沅江,南邻长沙望城,湘江、资江流经县境,交通十分便利。 湘阴窑始烧于东汉,盛于隋唐,衰于五代。窑址位于县城堤垸一带,占据的面积相当广大,主要有青竹寺窑(东汉)、城关镇窑(晋、南朝、隋唐)、铁角嘴窑(东汉、唐)、芦林潭(隋唐)、百梅村(宋元)和乌龙嘴(宋明)窑址等26处。特别是青竹寺东汉窑址和城关镇晋唐窑址密布于县城湘江东岸约5公里的河沿、山岗。湘阴窑延续时间1500多年,发展历程为: 前期(汉、晋)——以青竹寺窑为代表,包括窑头山窑、樟树镇窑和望城石门矶窑,产品为青瓷。
-
绘有文人雅士的青花瓷
-
作者:
常军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青花瓷
楷书
康熙
画面
造型
人物图
成化
人物形象
学士
-
描述:
就比比皆是,以下列举数例,与读者共赏。青花"十八学士图"棒槌瓶(图1)造型端庄高大,为康熙时新创烧的瓷器造型,因形似棒槌而得名。瓶腹部以青花绘十八学士图
-
青韵绵长:朝鲜、日本、越南青花瓷赏读
-
作者:
紫玉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中国文化
李朝
中国陶瓷
收藏
朝鲜半岛
明代
日本
越南
美术馆
-
描述: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
-
保山出土民窑青花瓷上的鱼藻类纹饰
-
作者:
蒋开磊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藻类
青花瓷
表达
纹饰
海马
荷花
中华传统文化
民窑
保山
出土
-
描述:
鱼藻纹,是指水藻类纹饰的统称。狭义的鱼藻纹是指荷塘莲藕渔池纹,在花卉纹饰中,"莲"是指水面之上的"荷花",而在鱼藻纹饰中,"莲"则指水及水下之"莲藻",其与渔池海湖、水禽鸳鹭相连,故称"渔藻纹",也称"鱼藻纹"或"海藻纹"。因"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之意,因此鱼纹或渔藻纹是青花瓷中较为常见的主要装饰
-
浓厚的乡土气息:记几件清代福建德化窑青花瓷器
-
作者:
孙艺灵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青花瓷器
谐音
德化
福建
绘画效果
乡土气息
线条
笔法
瓷盘
-
描述:
福建德化窑青花瓷在线条的用笔,意境的经营,气韵的掌握上,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在写实的绘画中能灵活地运用各种笔法,打破了官窑青花工细谨严的局限,而且在图案纹饰上,也不受束缚,纵笔挥洒,以写意之法进行装饰。德化窑青花瓷除了用线条之外,还善于利用钴料的浓
-
藏鉴有约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葡萄
双耳瓶
鼓腹
人物故事
成化
清代晚期
釉面
自然
青花
外区
-
描述:
哥纹青花人物双耳瓶约鉴人:林丽祥敞口,束颈,长鼓腹,圈足内有铁釉"成化年制"四字刻款。通体施哥釉。瓶口、双耳、胫部施铁釉。瓶身绘青花人物故事,青花发色自然,釉面光润。从照片看时代应为清代晚期。
-
心灵革命是根本革命:访新加坡艺术大师陈瑞献
-
作者:
曾子越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研究
革命
艺术馆
艺术家
新加坡
创作
中华文化
心灵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
描述:
介绍陈瑞献,实在是件困难的事。他的创作门类如此广泛: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评论、翻译、作歌,油画、水墨、雕塑、篆刻、版画、书法,还精于饮食文化、园林艺术和服装设计;他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亦难以历数
-
台湾:印象与思考
-
作者:
赵灵敏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民众
陈水扁
大陆
台湾人民
潜台词
思考
印象
台湾经济
成年人
现代化
-
描述:
对大陆人而言,台湾是个遥远却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记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那一篇《日月潭》,是宝岛台湾第一次闯入印象。属于中国的风光旖旎的宝岛,和大陆只隔着浅浅的海峡,却很长时间以来“我在这头你在那头”,相见不如怀念。因此,心中遐想的台湾,像远观一幅油画,生疏而神秘。 其后,台湾的书籍和流行歌曲扑面而来,我们知道了,那里是李敖,柏杨,三毛,罗大佑的故乡,那里有忠孝东路,淡水和基隆。 再往后,台湾变成了电视转播中陈水扁声嘶力竭的呐喊和立法院不时上演的“全武行”,看到选民如痴如醉的沉迷,飞舞的旗帜,激昂的音乐,还有新闻里说的兄弟、夫妻因为选举而反目成仇,台湾给我们的印象是好乱,好狂热。 但显然,这种片段式的记忆,并不是真正的台湾。6月28日,北京、上海和厦门开通了居民赴台自由行。和以往“团进团出”、浮光掠影式的旅游相比,自由行的开通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陆民众有机会深入台湾社会,了解那个我们所不真正了解的台湾。 不断给予经济上的优惠来增加认同,相信越交流越会有好感,这是包括自由行在内的一系列惠台措施的潜台词。而之前笔者的台湾行,也许能为此提供另类的思考和观察。
-
吴为山:我的野心很大
-
作者:
章剑锋
来源:
南风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研究院
历史文化
文化名人
中国艺术
孔子
艺术家
雕塑家
吴为
作品
-
描述:
,更令他豪情盈怀。 吴为山已经不止一次确证了自己的能干和一切如何不成问题。正是在这推力作用下,他凭着一手技巧娴熟的历史文化人物塑像,一步一步接近公共视野,终至衣锦加身。现在吴为山一人独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
-
对钟乳石形成原因的探究
-
作者:
陈医豪
来源:
探秘(科学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酸钙
桃源洞
洞顶
龙洞
钟乳石
形成原因
洞内
石灰质
石灰岩
二氧化碳
-
描述:
炎炎夏日冷酷无情地烤着大地,39℃的高温徘徊在婺州大地。就在这烈日炎炎的夏日里,我和妈妈踏上了双龙避暑之旅。一条单调的小船把我牵入了五彩缤纷的双龙洞,洞内清爽的空气顿时使我感到心旷神怡。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玉柱从洞顶垂直入地,有的像雨云倒悬空中,有的像滔滔白浪,波涌连天,真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其中,桃源洞的"犀牛驮圣果"和"佛手花廊"这两座钟乳石群清晰逼真,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了我。